[实用新型]静电集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03244.7 | 申请日: | 199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32944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金柱 |
主分类号: | B03C3/00 | 分类号: | B03C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集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静电效应从空气中分离弥散带电颗粒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静电集尘装置。
请参阅图11所示,习用的静电集尘装置具有一使空气中油粒子带电荷的电离部61,在该电离部61的后方设有由多块垂直平板构成的集尘部62,并且在各集尘部62的二侧面,分别设有以马达63驱动且借由螺杆64带动的刮刀65上、下移动,以刮除集尘部62上所吸附的油垢。由于该集尘部62是由多块平板组成,以形成吸附油粒子的区域,故,在集尘部62前方须设置电离部61使通过该电离部61的油粒子带有电荷。但是增加电离部61的设置,却也增加了制造的成本。
如图12所示,为另一种习用的静电集尘装置,其具有以多块圆板组成且以一轴71带动的集尘部72,并于各集尘板721的二侧边分别设有刮刀73。由于此种静电集尘装置亦须在集尘部72的前方设有电离部74,故,其亦有增加设备成本的缺点。
更重要的是,上述二种装置如装设于一左、右二端通空的壳体中,将容易造成上、下二端有部分空间被未电离的油粒子通过,而无法彻底吸附油粒子。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习用产品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静电集尘装置,其具有多个带有负电荷的管子设于一壳体中,并于各管子中分别穿伸一带正电荷的带动构件,该带动构件被一驱动机构驱动,且带动一刮刀以清除管子内壁所吸附的油垢,由于带动构件可带动刮刀,且亦带有正电荷,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集尘装置,其借助油烟必须全部通过管子,而可吸附全部油粒子,从而可达到彻底清除油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静电集尘装置,其设于一排油烟装置的壳体中,其设有多根管子,该等管子带有负电荷,各管子中分别穿伸一带正电荷的带动构件,该带动构件可使空气中的油粒子带有正电荷,以供管子吸附,上述带动构件是与一驱动机构连接,而由该驱动机构驱动,该带动构件又与一刮刀连接,而可带动一刮刀在管子中轴向移动以刮除管子内壁所吸附的油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上述的壳体位于管子的二端位置以一挡板堵住管予以外部分,该壳体一端设有一清洗槽,该清洗槽的一侧具有多个喷嘴,该等喷嘴分别对准下降至最低位置的刮刀,并可喷出由一泵送出的清洗液。上述的管子的相对二侧分别具有一内凹的导引部,且该多个导引部的二端分别连接一与其具有同一内侧面的导引杆,该刮刀的相对二侧分别亦具有一凹槽,该二凹槽分别被一导引部卡住。上述的带动构件是一穿伸管子的螺杆,该螺杆的二端分别伸出管子的二端,且定位于管子的轴线上,其一端被一马达带动旋转,该带动构件亦可是一穿伸壳体的钢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位于排油烟装置的配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驱动构件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吸附油烟粒子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清洁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一种习用静电集尘装置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另一种习用静电集尘装置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金柱,未经张金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32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油器
- 下一篇:具有立体装饰形状的书写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