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构造的偏向线圈无效
申请号: | 98203247.1 | 申请日: | 199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33767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雄 |
主分类号: | H01J29/70 | 分类号: | H01J29/7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构造 偏向 线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特别是涉及一种占用空间较小,且偏向角度大,使映象管较为清晰,并可缩短电子枪长度的改良构造的偏向线圈。
传统标准式映象管均是由银幕后方投射,而由银幕上呈现出画面,其由于较占空间,相对的外装机壳需要有较大的体积,方可予以容纳,因此难以符合小型电子产品画面呈现的需要。因此,近年来遂有扁平式映象管问世,该扁平式映象管(5)(参阅图7),则是在其下方电子枪(51)外侧夹固一偏向线圈,以使其由下向上投射,以便在映象管(5)的银幕(52)呈现出画面。
如图1、2所示,目前习用的偏向线圈,主要是具有一水平线圈(1)及一垂直线圈(2),而该垂直线圈(2)是在一铁心(21)的周缘圈绕以漆包(22)而成,且其铁心(21)均是采用圆形断面(参见图3),又,铁心(21)的外径为符合电器特性,均较水平线圈(1)的纵向尺寸(W)大,因此具有该扁平式映象管制成的电子产品,其垂直线圈(2)的外缘均较水平线圈(1)突出,故其占用空间较大,皆需以一较厚的机壳方可容纳,实难适应现今电子产品朝着轻薄、短巧的发展趋势,实有待改进。
本创作人有鉴于此,积多年从事电子零件的专业设计、制造经验,并精心钻研及多次改良,首创本实用新型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较小,而用较扁平的机壳予以容纳,且偏向角度较大,使扁平式映象管呈现出的画面影象较为清晰,并可使映象管电子枪长度缩短的改良构造的偏向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良构造的偏向线圈,包括有:一水平线圈及一垂直线圈,其中垂直线圈是在一铁心的周缘圈绕以漆包而成;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铁心是呈椭圆形断面,以形成一长径及一短径,长径的径向是与水平线圈的绕向相同,而短径是与水平线圈的纵向尺寸约略相等,借此可缩小所占用的空间,以较薄的机壳予以容纳。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传统偏向线圈的主视平面图。
图2是传统偏向线圈的侧视平面图。
图3A是传统偏向线圈中垂直线圈铁心的主视图。
图3B是传统偏向线圈中垂直线圈铁心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主视平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侧视平面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垂直线圈铁心的主视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垂直线圈铁心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与扁平式映象管间的组装示意图。
首先,请同时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水平线圈(3)及一垂直线圈(4),其中水平线圈(3)是与传统产品完全相同;而该垂直线圈(4)同样是在一铁心(41)的周缘,圈绕以漆包(42)而成,又,其铁心(41)是呈椭圆形断面(如图6所示),以形成一长径及一短径。且其内壁是成上半部较厚,而下半部逐渐下斜变薄的倒Y字形,供与水平线圈(3)组套之用。此外,铁心(41)长径的径向是与水平线圈(3)的绕向相同,并与传统垂直线圈的铁心等径;又,其短径则较传统垂直线圈铁心的内径略为缩减,且是与水平线圈(3)的纵向尺寸(W1)约略相等,使之不会比水平线圈(3)的外缘突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上,其是与传统偏向线圈同样采用反向夹固在扁平式映象管(5)下方的电子枪(51)外侧,且由于其垂直线圈(4)椭圆状铁心(41)的短径,不会比水平线圈(3)突出,故能够以一约与水平线圈(3)的纵向尺寸(W1)等宽厚度的机壳予以容纳,以缩小所占用的空间,可有效达到较为轻薄、短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确可借由垂直线圈(4)的铁心(41)呈椭圆形断面设计,配合其长径与水平线圈(3)的绕向相同,而短径是较传统线圈略为缩减,以缩小所占用空间,以使用较薄的机壳予以容纳,达到可制造出较轻薄、短巧产品的实用新型目的。再者,其亦可获得一较大的偏向角度,使映象管的影象较为清晰,更兼具有可缩短电子枪长度等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偏向线圈比较,实具有可提高功效的创造性,符合产业上的实用价值,且未见诸于各个刊物或公开使用,故具有新颖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雄,未经刘文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32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