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盖子托架无效
申请号: | 98203359.1 | 申请日: | 199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3550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1 |
发明(设计)人: | 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雄 |
主分类号: | A47G23/00 | 分类号: | A47G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香港柴湾***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子 托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盛载架,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盖子托架,专用于安放任何器具或器皿的盖子。
在煮食或进餐时,煮食具的盖子会很烫手,但仍然需要频繁地被拿开和盖上。盖子被拿开后,一般人会把它们面向上或面向下地平放在工作台或桌子等平面上,这样会占去很大部份的桌面;如果将盖子把手的一面向上,盖上的汁液、水、汤和酱汁等会沾污桌面,水蒸气亦同时被凝结在桌面上;如果将盖子把手的一面向下,盖子会摇来摇去,而且不容易被再次拿起,尤其是盖子仍然是很烫手的时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子托架,用于安放任何器具或器皿的盖子,令使用者能安全、方便、快捷、利落地把盖子放上和拿起;尤其是家居和食肆厨房煮食用具,例如锅子、镬、煲和平底锅子等的盖子,在煮食或进餐时特别合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所说的盖子托架包括一个为了卡住盖子把手而配合把手形状的异形保持部份和一个使盖子倾斜地靠着托架并平稳地承托于平面之上的支撑部份。所说的盖子托架是一种非固定式装置,是可整体活动的,可随意拿走或在平面与平面之间调动,方便摆放于任何平面上使用。能令使用者可以很安全、方便、快捷、利落地把盖子放上和拿取的原因是本盛载架包括一处形状设计独特的部份,并与盖子把手的形状相配合,使盖子安稳地被卡住。再者,盖子亦可长时间放于托架上,较放于桌上来得安全和省空间。
此盖子托架可采用多平面或框架结构的设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组成,整个盖子托架如果可分拆和组合将会很理想,而更理想的是可折合的又或者是活动式可开合的设计。
盖子托架的理想设计包含一个凹陷部份用以配合盖子的圆形把手,而另一个理想设计为一个凸出部份用以配合盖子的手挽形把手。跟着,另一个设计可发展成包含一个凹陷部份和一个凸出部份,可使该盖子托架同时适用于上述两种把手。再进一步,该凹陷部份被设计成处于凸出部份的中央,可使盖子托架体积缩小,但仍同时地适用于上述两种把手。为加强盖子托架的功能,可添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钩,从盖子的边缘承托着盖子,成为另一种承托的方法。
另一方面,配合一个挂墙的底座,使座台托架变成挂墙托架,亦即是盖子从安放桌面变成安放墙上,此底座亦可采用多平面或框架结构的设计。底座与托架之间可以是局部地扣合,而不需要把整个托架从底部承托。
图1是盖子托架被放于桌面的侧视图;
图2是依据图1所示一个附圆形把手的盖子被安放在盖子托架上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圆形把手部份的立体透视放大图;
图4是依据图1所示一个附手挽形把手的盖子被安放在盖子托架上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手挽形把手部份的立体透视放大图;
图6是依据图1所示盖子以卡住盖边的方式放在托架上的侧视图;
图7是图1的盖子托架扣合上挂墙底座的侧视图;
图8是图7的立体透视图。
为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现配合上述附图加以解释。首先参考图1、图7和图8,盖子托架10是由组件11所代表的,而11是由12和13两个互相连接的部份组成,组件12可采用多平面或框架结构的设计,以金属或塑胶制成。而上部包括有一个成"M"形的异形保持部份14及其两处延伸部份12A,异形保持部份14有两处凸出部位14A和中央一处凹陷部位14B。组件12亦包含了两个向上的支撑件12B及一个较长的下横档12C。
另一个组件13可采用多平面或框架结构的设计,以金属或塑胶制成,整个组件包括两个向上的支撑件13B及一个较长的下横档13C,两支钩15从13B向外伸出。组件13内13B的顶端与另一组件12上端两角铰链在一起,使得组件12和13可折合,方便收藏;此方式亦可应用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件组成的设计上,例如把组件12于组件14和12B之间分拆为两个组件,该铰链属可紧扣之设计,例如用扣子或凹槽等等。组件12和13之间形成一个大约60度的锐角,并平稳地竖立于如桌面等的平面上。
以相同设计的组件10为例,可添置一个挂墙底座20,可挂于墙或其他的垂直面上。挂墙底座20包括有组件21,可以是由多平面或框架结构的设计,以金属或塑胶制成,组件21包括上横档21A和两个向上的支撑件21B和一对接合用扣子22。该两个扣子可位于组件21顶部由21B延伸出的两端,使部份11能接合上。所说的扣合部份为一对相对的槽,而21B底端用两枚螺钉30固定在墙上,使得组件21和墙身之间形成一个大约30度的锐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雄,未经林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33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