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发声的双环旋转玩具无效
申请号: | 98203618.3 | 申请日: | 199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3927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22 |
发明(设计)人: | 许楠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楠洲 |
主分类号: | A63H11/08 | 分类号: | A63H11/08;A63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曹广生 |
地址: | 台湾省彰化县福兴乡***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 旋转 玩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尤其指可发出声音的双环旋转玩具。
目前,现有的双环旋转玩具的动作系由操作者向二按压部向内压入,便可使弹性杆上方,以座体的两侧方形孔处作一支点,而使弹性杆顶端固定的转环体上所交叉设置的绳子作一拉动、且使之绷紧,即可使下方在拉环上的玩偶随之前、后旋转动作,另外其底盖亦以胶水与座体粘固,而形成此种玩具的整体,如图1所示;但是,这种玩具不能发出声音,还缺乏对儿童的玩尝乐趣。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发声的双环旋转玩具,在座体内部的中空部位设置一发声器,利用按压座体外侧的按压部,挤压受声器而发出声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发声的双环旋转玩具包含玩具主体及发声器,其中玩具主体的座体上端两侧各设有一方形孔,而下方两侧边上另开设有二U形孔,再于内部设有二固定螺栓,又玩具主体的二弹性杆穿过方形孔,且其按压部外露压在U形孔外侧,又其顶端的扣合部处与转环体轴杆两侧的绳子连接,而轴杆两侧下方延设有二拉环,另外一底盖与座体下方开口处盖合,其特征是:发声器设置在座体与底盖之间,且该发声器两侧端面正靠在二弹性杆的按压部内侧端面,又发生器上设有一发声孔。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产生发声效果,而且结构还简单,成本又低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习用产品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局部剖成示意图;
图中:1.玩具主体 11.座体 111.方形孔 112.U形孔 113.固定螺柱 12.底盖121.导片 122.穿孔 13.弹性杆 131.按压部 1311.导槽 132.扣合部 14.压扣 15.转环体 151.轴杆 152.拉环 153.绳子 16.玩偶 2.发声器 21.发声孔 22.环槽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是由一玩具主体1及发声器2所构成,其中:玩具主体1的座体11上端两侧各设有一方形孔111,而下方两侧边另开设有二U形孔112在其上,再于内部设立二固定螺柱113,再将二弹性杆13,由其方形孔111处由下而上穿出、且使按压部131外露在U形孔112外侧,而其而端的扣合部132借二U形的压扣14,将转环体15上轴杆151两侧所穿设的绳子153两端压合定位在其上,而绳子153呈交叉于轴杆151上,再于轴杆151两侧下方各延设二拉环152,而利用一玩偶16的两手掌部位活动扣合在其内,续将一发声器2的环槽22嵌入在座体1下方的固定螺柱113上定位,而其上设有一发声孔21,以利挤压的传出声音使用,再以一底盖12由下往上向座体11下方开口处盖合定位,且使其上凸设的二导片121穿入在弹性杆13的按压部131底端面所开设的导槽1311中,另外二穿孔122处借二螺丝穿出且旋固在座体11的固定螺柱113内固定,以形成整体架。
如图3、4所示,在使用时,先压入座体11两侧的按压部131,而其底侧导槽1311便沿导片121向内移动,此时弹性杆13便以座体11的方形孔111处为支点,而使弹性杆13上方向外撑开,并利用转环槽15的轴杆151上所交叉穿设的绳子153在拉紧后所产生的交互动作,而使轴杆151呈现转动状态,续带动两侧下方所固设的拉环152及玩偶16同时旋转,而当使用者压入按压部131后,便同时挤压发声器2两侧边,即使发声器2由发声孔21处传出声响,而使之产生更有趣的玩耍乐趣。
利用固定螺柱113在内部所表成的垂直轨道,以发声器2中央圆柱上的环槽22直接嵌入定位在座体11的空间中,以有效利用配置空间,故具有结构简易、成本低廉、且增加玩具本身的附加价值。
以底盖12上所凸设的二导片121配合弹性杆13的按压部131的导槽1311,以利使用者在压动按压部131时,更加顺畅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楠洲,未经许楠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36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