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接还原热转鼓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03741.4 | 申请日: | 199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5295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咸伟;聂荣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洁,阎效泗 |
地址: | 2019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还原 热转鼓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接还原热转鼓试验装置,是一种用于检测直接还原铁矿石金属化率和热强度性能的试验装置。
直接还原铁矿石的冶金性能决定着直接还原铁-海棉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因此,对直接还原铁矿石的冶金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价是海棉铁生产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加热转鼓的试验方法来测定直接还原铁矿石的金属化率和热强度,并于1996年推出了ISO/DIS11257试行标准。但是该标准只提供了转鼓鼓体结构和有关试验方法,而没有提供专用试验设备。现有技术中,检测直接还原铁矿石金属化率和热强度性能的试验手段十分欠缺,多为静态试验,与实际生产工艺模拟性差,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实际生产工艺模拟性好,能够对铁矿石进行直接还原动态试验的直接还原热转鼓试验装置,以准确可靠地对直接还原铁矿石的金属化率和热强度进行测定与评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采用由耐高温抗氧化材料制成的转鼓鼓体的直接还原热转鼓试验装置,具有电炉、自动密封接轴、固定支座、活动支座、机架、导轨、进气接头、尾气接头、热电偶、尾气处理系统和回转驱动装置。电炉两侧分别安装有固定支座和其底座与固定于机架上的导轨相配合的活动支座。转鼓进气端通过其上固连有手柄的轴承座铰接在活动支座垂直于底座的可回转支柱上,底座上安装固定有转鼓定位架。转鼓进气端接有与供气管相连的进气接头,热电偶由进气接头插入转鼓内。自动密封接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支座上,尾部接有与尾气处理系统相连接的尾气接头,前端与转鼓的排气端自动相接锁定。回转驱动装置末级链轮链条传动机构的从动链轮安装在自动密封接轴上。
电炉活动支座一侧安装有由联动机构驱动的自动炉门。联动机构由对称平面四连杆机构、拉力弹簧、角形连杆和撞铁构成。四连杆机构的一个铰接点固定于电炉外壁上,其两相交连杆分别与两炉门固连,与该铰接点对称的另一铰接点与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铰接于固定支点的角形连杆的一端相连接,驱动角形连杆的撞铁安装在活动支座的底座上。转鼓进入电炉安装到位后,炉门在联动机构的带动下自动关闭,转鼓退出电炉时,炉门自动打开。
活动支座的底座上安装有由螺丝和托板构成的驱动转换器,与走行驱动装置末级链轮链条传动机构的链条相固定。使得转鼓能够在走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入电炉安装到位或退出电炉停在装卸料位置,进一步提高操作的自动化程度。
自动密封接轴主要由绝热套、排气管、轴套、密封圈、和弹簧片构成。轴套前端为端部呈锥形的绝热套,内部安装有排气管,轴套与排气管之间填充有保温隔热填料,转鼓的排气端套装在自动密封接轴的前端,与轴套固连的弹簧片插在转鼓排气端口的凹槽内,轴套与转鼓配合处设置的环槽内安装有橡胶密封圈。
自动密封接轴的轴套上安装有散热片,与安装在其轴套前端的绝热套和其内部填充的保温隔热填料共同作用,使轴套与转鼓排气端之间的温度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确保橡胶密封圈不因高温而损坏。
自动密封接轴通过双列向心球面轴承安装在固定支座上,而安装在自动密封接轴尾部的排气接头是由沿其圆周均布的弹簧固定的,两者配合确保在转鼓因使用日久产生变形时,对转鼓的传动和密封没有影响。
尾气处理系统由顺序连接的蛇形冷却管、气水分离器、其内设置有电子点火针的燃烧箱和安装在燃烧箱顶部的风机构成,蛇形冷却管与排气接头相连接。将含有大量CO、H2等的尾气经处理后排放,在确保作业安全性的同时,避免了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电子点火针以每秒两次的频率不停地打火,确保煤气始终被点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在于:由于该装置对铁矿石进行的是直接还原铁的动态试验,与实际生产工艺模拟性好,能够准确可靠地对直接还原铁矿石的金属化率和热强度进行测定与评价。另外,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紧凑、易于维护、操作方便、环境条件好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论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接还原热转鼓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自动密封接轴6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向局部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未经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37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