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频式震动电磁铁无效
申请号: | 98203899.2 | 申请日: | 199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2224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02 |
发明(设计)人: | 韩明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明泽 |
主分类号: | H01F7/08 | 分类号: | H01F7/08 |
代理公司: | 唐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频 震动 电磁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频式震动电磁铁,属于低压电器产品。
现有的震动电磁铁(开口变压器)其震动频率是固定,由于频率固定,所以绕组每次通电的时间也就固定了(最大10MS),且振幅很小,工作效率很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提高震动效果、减少能量消耗、且通过调节装置可十分方便的调节电磁铁的震动幅度的调频式震动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外壳、底座、衔铁、轭铁、线圈、震动平台、控制模块,外壳呈园筒状,轭铁装于外壳两端内侧,线圈为螺旋管结构,柱形衔铁装于该线圈内筒;震动平台通过与其两侧相连的簧片机构支承于底座上,与该平台连接的牵引传动机构通过衔铁输出杆与衔铁连接;控制模块装于后轭铁外侧,其电路构成包括整流电路、电源电路、脉冲形成电路、输出电路,其中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脉冲形成电路的输入端相连,脉冲形成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当线圈通入脉冲电流后,产生脉冲磁场,拉动衔铁向后轭铁方向运动,震动平台在衔铁及簧片的双重作用下,作向前、向上的复合运动,脉冲电流过后磁场消失,震动平台在簧片机构的带动下复位,当下一个脉冲到来后重复上述过程。这样,只要不断向线圈提供脉冲电流,衔铁便拉动震动平台作机械震动,通过调整装置改变脉中间隔,也就改变了机械震动频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完全改变了老式震动电磁铁(开口变压器)震动频率固定的缺点,震动频率能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在低频工作时能输出很大的振幅,使由它组成的输送设备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调频式震动电磁铁工作绕组脉冲电流的一部分由自身感应电压通过续流二极管形成,不需电源提供,所以,它的节能效果是劳式震动电磁铁不能比拟的。
附图及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由底座(1)、簧片机构(2)、外壳(3)、控制模块(4)、后轭铁(5)、线圈(6)、前轭铁(7)震动平台(8)、牵引传动机构(9)、衔铁输出杆(10)、衔铁(11)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外壳(3)呈园筒状,轭铁分前后两块装于外壳(3)两端内侧,后轭铁(5)为园形,前轭铁(7)为园环形,线圈(6)为螺旋管结构,柱形衔(11)铁装于该线圈(6)内筒,并同后轭铁(5)间留有一定气隙。震动平台(8)通过与其两侧相连的簧片机构(2)支承于底座(1)上,与该平台连接的牵引传动机构(9)通过衔铁输出杆(10)与衔铁(11)连接;控制模块(4)装于后轭铁(5)外侧,与电磁铁部分组成一体化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4)装于后轭铁(5)外侧,其电路构成包括整流电路、电源电路、脉冲形成电路、输出电路,其中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脉冲形成电路的输入端相连,脉冲形成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整流电路由二极管V1-V4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构成。电源电路由电阻器R1、稳压管V5、电容器C1构成,其中电阻器R1与稳压管V5串联,电容器C1与稳压管V5并联。脉冲形成电路由集成电路IC1、电容器C2、电阻器R2-R7、二极管V8-V9、电位器W1组成,其中集成电路的5、13、14脚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及电阻器R7的(1)端相连,集成电路的7脚与整流电路的负端相连,集成电路的12脚与电容器C2的(1)端、二极管V6的负极、电阻器R2的(1)端相连,集成电路的11、6脚与二极管V7的负极、三极管V8的发射极相连,集成电路的4脚与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二极管V6的正极与电阻器R3的(1)端相连,电阻器R3(2)端与三极管V8的集电极相连,电阻器R2的(2)端与二极管V7的正极相连,三极管V8的基极与电阻器R4的(1)端相连,R4的(2)端与三极管V9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9的发射极与整流电路的负极相连,V9的基极与电阻器R5、R6的(1)端相连,R5的(2)端与整流电路的负极相连,R6的(2)端与电位器W的(2)端相连,电位器W的(1)端与电阻R7的(2)端相连,电位器W的(3)端与整流电路的负极相连。输出电路由电阻器R8、稳压管V10、二极管V11、工作绕组L1、开关管V12组成,其中开关管V12的控制极与电阻器R8的(1)端、稳压管V10的负极、集成电路的4脚相连,开关管V12的源极与电阻器R8的(2)端、稳压管V10的正极、整流电路的负极相连。
下面根据电路原理图叙述工作原理:线路加电后,整流电路输出一直流电压加至电源电路和输出电路,电源电路将这一电压转变为适合脉冲形成电路的工作电压,使脉冲形成电路得电工作,控制电压由电位器W1(或外部控制装置送入的0-5V电压)通过电阻器R6和R5组成的分压电路加至由三极管V8、V9组成的放大器,随控制电压的升高,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增加并通过电阻器R3、二极管V6向电容器C2充电,当C2上电压达到集成电路的翻转电压(下限)时,集成电路翻转,其6脚为低电平,电容器C2通过电阻器R2、二极管V7放电,当C2上电压小于集成电路的翻转电压(下限)时,集成电路翻转为原状态,6脚为高电平并通过放大器向电容器充电,开始第二个脉冲周期,如此循环。通过人工(调节电位器W1)或自动(外部控制装置)方式,改变控制电压的大小即可改变电容器C2的充电时间,最终改变了控制脉冲的频率。输出电路的作用是将控制脉冲的功率放大,供给工作绕组L1足够的脉冲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明泽,未经韩明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3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