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报警防盗门锁无效
申请号: | 98203994.8 | 申请日: | 199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33279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洋;吴文安;叶允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国洋 |
主分类号: | E05B45/00 | 分类号: | E05B45/00 |
代理公司: | 建设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丽岩 |
地址: | 325300 浙江省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报警 防盗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门锁,特别是一种能自动控制进行报警的防盗门锁。
现有的防盗报警门锁,由锁体、静锁扣、锁舌、锁芯、电池盒及外接电源及报警电路组成,电池盒只有电池室,由锁体上的定位盖定位,使锁体制造麻烦,更换电池不便,需要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电池盒的多功能报警防盗门锁,使电池盒和定位装置合为一体,制造容易,更换电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多功能报警防盗门锁,主要包括锁体、静锁扣、锁舌、锁芯、报警电路、扬声器,在锁舌出口处的锁舌报警触头、锁体内侧的锁体报警触头、与锁舌出口方向相同的电池盒,报警电路还在螺钉、电池盒、喇叭、静锁扣、执手、锁芯、保险开关其中至少一处上设置能接通报警电路的报警触头;其特征是:
电池盒由盒体、定位弹簧、定位片、推板、电极片组成,盒体是扁圆筒形,盒体有用隔断隔开的电池室和定位部分,电极片位于电池室内隔断上,定位部分的端面有一个推板滑动槽,在盒体侧面有一个装在定位片孔内的板状定位片,Γ形推板的下部连接杆与定位片连接,定位片横向内端面与定位弹簧压接。
所述定位片中间有一个连接推板的连接孔,推板的下部连接杆与定位片插接或粘接。
所述定位片内部有一个定位弹簧的凹槽。
所述电池盒盒体电池室的横截面是互通的双圆筒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在电池盒需要更换电池时,滑动推板进入推板槽内,推板连动定位片缩回定位片孔内,电池盒即可弹出,换完电池再将电池盒装入锁体内,将推板横向部分推出推板槽,推板连动定位片伸出定位片孔,电池盒即可卡在锁体内。
当使用钥匙正常开锁或正常闭门时,锁舌自动缩回或伸出,报警电路不工作。当对斜锁舌、方锁舌、电源开关、锁体、静锁扣、执手、锁芯、保险开关、喇叭保护罩、螺钉任一部位进行锯、撬、钻或非常规转动时,报警触头即会接通报警电路自动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新型电池盒电池室和定位部分一体化设计,制造简单,更换电池方便;自动监控触发自动报警触头部位多、范围广、触发报警感应灵敏,无失误,只要触着即可自动报警;本锁具有防撬、防锯、防钻、防开锁、防卸锁等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是多功能报警防盗门锁的侧视图
图2是多功能报警防盗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池盒的形状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右视图。
图6是图3的A-A剖面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锁体1、静锁扣、锁舌2和11、锁芯10、报警电路5、扬声器3,与锁舌出口方向相同的电池盒9,报警电路5还在螺钉4、电池盒9、扬声器3、静锁扣、执手、锁芯10、保险开关13其中至少一处上设置能接通报警电路5的报警触头,特征:电池盒9由盒体、开关弹簧8、定位片7、推板17、电极片18组成,盒体是扁圆筒形,盒体的电池室和定位部分一体化全塑料设计,之间有隔断,电极片18位于电池室内隔断上,定位部分的端面有一个推板滑动槽,在盒体侧面有一个装在定位片孔内的板状定位片7,定位片7中间有一个连接Γ形推板17的连接孔,推板17的下部连接杆与定位片7插接或粘接。定位片7横向内端面与开关弹簧8压接,定位片内部有一个定位弹簧用的凹槽。电池盒盒体电池室的横截面是互通的双圆筒形。
在方锁舌2出口处的锁体1内侧,设置一条状槽,槽内放置有锁舌绝缘板12,在锁舌绝缘板中夹一个与报警电路5连接的锁舌金属片19,在锁体1内侧也设一对锁体绝缘板20和锁体金属片21。斜锁舌11的活动连杆后部由弹簧6固定在锁体1上,在斜锁舌活动杆后部埋置一斜锁舌报警触点16,并在相对位置固定一对斜锁舌绝缘板15和与报警电路相连的斜锁舌金属片14。报警电路在螺钉4、喇叭保护罩、锁芯10、静锁扣、执手、保险开关13其中至少一处设报警触头,形成一个自动监控网。方锁舌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柱形或楔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国洋,未经吴国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39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