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旅行箱内隔板的钩扣总成无效
申请号: | 98204280.9 | 申请日: | 199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3292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21 |
发明(设计)人: | 江枝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皇冠皮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13/10 | 分类号: | A45C1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旅行 隔板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是与旅行箱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旅行箱内隔板的钩扣总成。
按,图1所示者,是为一习用旅行箱10的内隔板装设状态,其中,该内隔板12是藉二钩扣总成20定位于该旅行箱10内,而各该钩扣总成20,是如图2所示,包含有:一扣片21,其片身的一端设有一钩孔22,该钩孔22是呈长形,而与该扣片21的宽度方向平行,该扣片22的片身另设有一连接部23,用以藉一弹性带体24连接于该内隔板12,该扣片21的另一端设有一握持部25,以方便人手握持操作;一钩件26,是以其一端固设于旅行箱10内壁,其另一端具有一钩部28。藉由将该扣片21钩挂于该钩件26上,即可将该内隔板12定位于旅行箱10内,而产生隔间、维持物品位置的作用。
上述的钩扣总成20于该扣片21钩挂于该钩件26时,该内隔板12是向下拉引该扣片21(以图1的方向为准),而该钩件26是向上钩住该扣片21,换言之,该二方向是呈反向但位于同一直线上,此种钩挂方式容易在使用者提动或拉动该旅行箱10的过程中,因内隔板12摇晃连带的使该扣片21跳动,该扣片21的钩孔22即会由该钩件26的钩部28脱出而脱落,尤其在旅行箱10以拖运的方式运送时,其碰撞摇晃的情况更为剧烈,该种钩扣总成20容易脱落,使该内隔板12脱离了预定位置,该内隔板12即无法产生隔间、维持物品位置的作用,造成了使用者的不便。
申请人有鉴于习用旅行箱10内隔板12定位的不便,积多年的实务经验加以开发研制,历经多次实验,终于发展出足以解决上揭缺失的旅行箱内隔板的钩扣总成,即: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旅行箱内隔板的钩扣总成,是配合装设于旅行箱内,包含有:一扣片,其片身设有一钩孔及一连接部,该扣片是藉该连接部连接于旅行箱的内隔板,而该钩孔是呈长形,且该钩孔的长度方向是与该扣片连接于该内隔板的连接方向相差一预定角度;以及一钩件,其一端是设有一固定部,用以固定于旅行箱的箱体体壁,该钩件的另一端则具有一钩部,是对应该扣片的钩孔而呈长形;其中该扣片的钩孔是呈长椭圆形,该钩件的钩部则对应该钩孔而略呈半个长椭圆形;其中该钩孔的长度方向与该扣片连接于该内隔板的连接方向相差约45度;其中该钩件是为一杆体;其中该固定部是为一板体,于其两侧分别设置一穿孔。藉此,可使该扣片保持钩挂于该钩件的状态,该内隔板即不易移位。
有关本实用新型详细构造、特征及功效,以下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习用旅行箱内隔板的装设状态图;
图2是习用钩扣总成的平面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分解图;
图4是沿图3中4-4剖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装设于旅行箱内的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动作图;以及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完成钩扣状态的状态图。
请参阅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钩扣总成40,是配合装设于旅行箱60内,其具有一扣片41,以及一杆状钩件51。
该扣片41,是呈长形,其一端设有一长椭圆形的钩孔43,且该钩孔43的长轴方向是与该扣片41的长度方向相差约45度,该扣片41的另一端则设有一握持部45,一连接部,于本实施例中是为二平行长孔47,是设于该扣片41的身部,而位于该钩孔43与该握持部45之间。该旅行箱60的内隔板62是藉一弹性带体64穿经该二长孔47,用以将该扣片41与该内隔板62连接在一起。
一杆状钩件51,其一端设有一略呈半个椭圆形的钩部53,其形状是对应于该扣片41的钩孔43,以便可通过该钩孔43,该钩件51的另一端则设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于本实施例中是为一固定板55,其中,该固定板55是于其两端各设有一穿孔56,以供二螺丝(图中未示)穿过以将其固定于旅行箱60顶部内壁。
请再参阅图5,旅行箱60是于箱体顶部内侧装设二相隔开来的钩件51,使该二钩件的钩部53的弯钩方向为向上。而内隔板62则于对应位置以二弹性带体64连接该二扣片41。
当使用者欲固定该内隔板62时,其仅须手持该扣片41的握持部45,将该扣片41向右旋转约45度,并将之移至该钩部51上,使该钩孔43对应于该钩部53,然后再将该扣片41推向该钩件51,使该钩部53套穿该钩孔43(如图6所示)后,再放开该扣片41上,该扣片即受该弹性带体64拉引而钩挂于该钩件51上,形成图7所示的钩扣状态,此时该扣片41因受弹性带体64拉引的作用,而被自动扶正,该钩孔43与该钩部53即呈45度的相交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皇冠皮件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皇冠皮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4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