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遮篷无效
申请号: | 98204520.4 | 申请日: | 1998-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3538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15 |
发明(设计)人: | 汪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玉华 |
主分类号: | E04H15/00 | 分类号: | E04H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2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类新型的遮篷,特别是涉及用于遮阳、遮雨雪、或遮风的帐篷类产品。
现有技术的遮篷如图1所示,图中1、2、3、4分别是二个弹力闭合圈的各半边,其中1、4构成一个整圈,2、3构成一个整圈,其中标记5、6是由各支撑圈所支架的遮挡材料,将该遮篷收叠时,把1、3、4、2各个半圈并拢到一起,成为处于曲面上的一个整圈,然后再加以卷叠,成为直径是原来三分之一的卷叠饼状。
现有技术的遮篷的缺点是:(1)由于在收叠时必须把1、3、4、2各个半圈并拢到一起,1与3和2与4各个半圈的长度必须相同,使所述遮篷的结构及造型变化受到很大局限;(2)由于1、3、4、2各个半圈的长度必须相同,所以所述遮篷的立体结构必须是卧式的,既长度(或阔度)必须大于其高度很多。若是作为帐篷使用,人们只能在其内睡卧,而很难坐起,更不能站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遮篷,克服现有技术的遮篷的缺点,使用方便,易于收叠。
本实用新型的遮篷包括:(1)由弹性杆状材料制成的构成二个闭合圈的支撑圈,所述闭合圈由各个半圈7、8、9、10以不同方式两两组合而成,并且半圈7与8、9与10的长度基本相同;(2)由非刚性片状材料11及12与所述支撑圈连接而成的遮挡片,遮挡片12是两端大致成圆弧形的长条形,遮挡片11应当有两片,其形状大致成山峰形。在遮挡片上可以根据需要开门、开窗、或开出进出口。在所述遮篷处于折叠状态时,半圈7与8共折卷成二个圆圈,半圈9与10共折卷成四个圆圈,在支撑圈中,半圈9或10的长度比半圈7或8的长度要更长,半圈9或10的长度的上限是半圈7或8的长度的二倍,即 L9=2L7
L10=2L8半圈9或10的长度的下限应符合公式:
L9=L7+2πR
L10=L8+2πR
式中:
R是所使用的作为支撑圈的弹性杆状材料能够弯曲成圈的最小许可半径,L7、L8、L9、L10分别是半圈7、8、9和10的长度,π是圆周率。
本实用新型的遮篷在结构上、用途上、收叠方法等方面都具有现有技术的遮篷不曾具备的优点,其底圈和上圈的比例可在较宽范围内变化,具有伸缩性和灵活性,从而可以制成形状比较高的遮篷,。
图1是现有技术的遮篷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遮篷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遮篷的一个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遮篷的一个实施例的左上方示意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遮篷在准备收叠时先将其倾斜的示意图;
图5B、5C、5D、5E、5F和5G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遮篷在收叠时的各步骤示意图。
由图1和图2对比可知,现有技术的遮篷由于1、3、4、2各个半圈的长度必须相同,所形成的遮篷的高度和内部空间都受很大限制,而本实用新型的遮篷的半圈9与10可以比半圈7与8长出很多,最长可达到二倍,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遮篷的高度和内部空间都可以大大增加。同样大小的由半圈7与8形成的底圆片,可以有更高和更大的篷内有效空间,使遮篷的用途大为扩充。
例如,当半圈7与8的长度各为314厘米,所用的弹性杆状材料在弯曲时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是15厘米,则半圈9或10的长度的上限是2×314=628厘米,其长度的下限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玉华,未经汪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4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