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焙烧倒焰炉窑的消烟脱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04820.3 | 申请日: | 199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32692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庭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庭章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亚军,李丕达 |
地址: | 034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焙烧 倒焰炉窑 脱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炉窑,具体的是一种工业焙烧倒熘炉窑的消烟脱硫装置。
工业炉窑例如焙烧耐火砖用的倒焙炉窑,以燃煤为燃料,烟囱冒着黑烟或白烟,其排放气体中含有大量SO2,严重污染环境,有些炉窑虽采取了消烟除尘措施,但脱硫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焙烧倒焰炉窑的消烟脱硫装置,在不改变原炉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降低SO2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且有助于燃煤完全燃烧,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工业焙烧倒焰炉窑消烟脱硫装置,该炉窑呈拱顶形,其炉壁设有若干烧炭火口,每个火口包括有炉篦的燃烧室和除灰口,在炉窑内底部有多个排烟孔经地下通道与烟囱相通,其特征在于:
消烟脱硫装置包括风机,压力容器和环套进风室;
压力容器由风机供风,设置于炉窑外;
环套进风室设置于烧炭火口的上部,呈椭圆形,其位置对正炉体外壁与被焙烧耐火砖之间的夹缝空隙,该环套进风室用隔板分为三层,每层的四周为环状夹层,环状夹层中间为连通烧炭火口燃烧室的燃气通道,各环状夹层的内壁均有多个通气口连通中间的燃气通道,第一层环状夹层的进气管连通压力容器,第二、第三环状夹层各有进气管从烧炭火口外壁下垂至接近地面与大气相通。
所述压力容器上设有压力表和安全阀。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
1、可以在原工业炉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易于推广。
2、降低SO2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减少酸雨形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3、有助于燃料完全燃烧,提高燃料利用率和热效率,节约能源。
现以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为正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消烟脱硫装置的局部详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A-A剖截视图。
图6是图3的B-B剖截视图。
图7是图3的C-C剖截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焙烧倒焰炉窑消烟脱硫装置,请参照图1,该炉窑1呈拱顶形,其炉壁101设有若干烧炭火口102,每个火口包括有炉篦103的燃烧室104和除灰口105,在炉窑内底部有多个排烟孔106经地下通道与烟囱107相通,火口设有炉门108,
请参照图1、图2,消烟脱硫装置2包括风机201,压力容器202和环套进风室203;
压力容器202由风机201供风,设置于炉窑外;
请参照图3、图4,环套进风室203设置于烧炭火口的上部,呈椭圆形,其位置对正炉体外壁101与被焙烧耐火砖3之间的夹缝空隙301,该环套进风室用隔板分为三层,请参照图5、图6、图7,每层的四周为环状夹层,环状夹层中间为连通烧炭火口燃烧室的燃气通道204,各环状夹层的内壁均有多个通气口205连通中间的燃气通道205,第一层环状夹层2021的进气管206连通压力容器202,第二、第三环状夹层2022、2023各有进气管2024、2025从烧炭火口外壁下垂至接近地面与大气相通。
所述压力容器202上设有压力表2021和安全阀2022。
实施时,所述炉窑外壁设有进、出料窑门,该窑门于装料后封闭,附图未示。
以工业烧耐火砖的炉窑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矾土生料焙烧成热料的炉窑中应用,也可在从砖坯焙烧为耐火砖的炉窑中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庭章,未经杨庭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48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圣诞灯灯头护套结构
- 下一篇:漏斗胸矫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