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离合器无效
申请号: | 98204847.5 | 申请日: | 199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3900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02 |
发明(设计)人: | 陆际联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27/02 | 分类号: | F16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付雷杰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离合器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磁离合器,属于机电技术。
现有电磁离合器的输入轴穿过转子内芯的内孔,以平键与内芯相联,内芯与输入轴一起转动。套筒轴和含油轴承紧配合,套在输入轴稍细的一端,与输入轴滑配合。线圈设置在转子外部,线圈不通电时,衔铁在蝶形弹簧片的作用下与转子之间是有间隙的,在转子与输入轴一起转动时,套筒轴可以不动。线圈通电时,由于联接件和摩擦材料均为非导磁体,线圈产生的磁力线的大部分只能通过外壳、转子内芯、衔铁及转子外圈而闭合,使衔铁与转子吸合在一起,套筒轴与输入轴及转子一起转动。这种电磁离合器的结构是不合理的。
1.由于转子和线圈外壳是分开的,在闭合磁路中共有4个空气隙,即,(1)线圈外壳与内芯之间;(2)内芯与衔铁之间;(3)衔铁与转子外圈之间;(4)转子外圈与线圈外壳之间。其中(2)(3)(4)是较大的气隙,衔铁吸合后(4)是较大的气隙,会影响吸合力,降低离合器的传递力矩。
2.离合器吸合后,线圈外壳与转子内芯紧压在一起,接触面上有较大的摩擦力,输入力矩有一部分要用于克服这个摩擦力,因此,离合器传递的力矩是有损失的,一般要损失25%。这种离合器的指标一般给出静态力矩和动态力矩两个指标,前者大于后者。
3.为了避免转子内芯和外圈之间的磁短路,联接件和摩擦材料必须是非导磁体。摩擦材料是非金属材料,一般没有导磁性;联接件应有一定强度,必须采用黄铜之类的非导磁材料。用联接件把与之材料性质不同的内芯和外圈联成整体并有一定强度,在制造工艺上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一种结构合理且有较大传递力矩的电磁离合器。
本实用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传统的线圈转子分离式电磁离合器的缺点,而提供了一种线圈、转子一体式的电磁离合器,使传递力矩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该离合器包括转子、线圈、含油轴承及衔铁,线圈镶嵌在转子本体外围中,转子的内孔中设有可与输入轴相联的键槽,转子底部一端的转子极靴与转子紧配合,转子右端的开口处压有铜质圆环与磨擦片,且与转子极靴齐平,转子外套有绝缘套筒,绝缘套筒外套有汇流环,线圈的引出线穿过转子、绝缘套筒和铜质汇流环的小孔钎焊在汇流环上且与接线端子相接,线圈的另一引出线钎焊在转子上,接线端子铆接在外壳侧盖上,外壳侧盖固定在外壳上,外壳内侧设有筒状氟塑料软带和环状平面氟塑料软带,套筒与转子压配合,转子底部粘接有环状平面氟塑料软带,磨擦片外的衔铁与蝶形弹簧片相连,弹簧片又与外侧的套筒轴相连,套筒轴的内孔中装有含油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由于本离合器中的线圈藏于转子中,且线圈的安匝线的增大,离合器的传递扭转可提高50%以其结构设计合理、加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图1给出。
图1为电磁离合器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这种电磁离合器(参阅图1),包括转子2、线圈4、含油轴承24及衔铁20,绕在线圈骨架3上的线圈4放在转子2中,转子2底部一端的转子极靴1与转子2紧配合,转子极靴1与转子2一起转动;转子2右端的开口处压有线圈4的端盖铜质圆环22与摩擦片19,且与转子极靴1顶端齐平,以增大与衔铁20的摩擦力;摩擦片19外的衔铁20与蝶形弹簧片21相连,蝶形弹簧片21又与外侧的套筒轴23相连,套筒轴23的内孔中装有含油轴承24,转子2左部粘接有环状平面氟塑料软带5,转子2外套有绝缘套筒10,绝缘套筒10外套有铜质汇流环9,绝缘套筒10外套并粘合在转子2上,铜质汇流环9外套并粘合在绝缘套筒10上;线圈4的一引出线6穿过转子2、绝缘套筒10和铜质汇流环9的小孔钎焊在铜质汇流环9上且与接线端子11相接,另一线圈引出线18钎接在转子2上,转子2的材料为电工软铁,它与电机轴、电机座均为在电气上联通的导体,所以,线圈激励电压的一端可以方便地接在电机座上,另一端则接在接线端子11上,通过接触簧片14和汇流环9接入线圈4;转子2上端压配合有套筒7,套筒7上部装有外壳16,外壳侧盖15固定在外壳16上,接线端子11铆接在外壳侧盖15上,外壳侧盖15内装有接触簧片14,外壳16内侧设有筒状氟塑料软带8和氟塑料软带17。
外绝缘垫片12、内绝缘垫片13和接触簧片14均铆接和粘合在外壳侧盖15上,外壳侧盖15用螺钉固定在外壳16上。
转子2左部粘接了环状平面氟塑料软带5,以减少转子2与安装平面的摩擦力;外壳16内侧粘接了筒状氟塑料软带8和氟塑料软带17,以减小外壳16与转子2的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48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数字式瞬间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