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明智能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05306.1 | 申请日: | 1998-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3500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主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主军 |
主分类号: | F21V25/00 | 分类号: | F21V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智能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智能控制照明灯的装置。
目前,楼梯过道等场所使用的照明灯大多由手拉开关控制。需要时,打开开关,照明灯发光,不用时再关掉开关,因而使用时比较麻烦,且造成能量的浪费。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照明灯智能控制装置,但电路比较复杂,产品体积大,且重量较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体积小,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并且能有效地节省能源的照明智能控制装置。
该装置包括控制负载电源的开关,和控制开关状态的中央控制电路。在中央控制电路上联接有信号输入电路与振荡电路的输出端。在信号输入电路中,传感器的两路输出联接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输出联接比较电路,比较电路的输出联接逻辑门后联接检测电路,然后再与中央控制电路联接。传感器获得的两路红外信号放大,比较后通过逻辑门,然后再进入检测电路进行检测、整形,去除杂散电平后至中央控制电路。在振荡电路中,振荡级的输出联接延时电路后与中央控制电路联接,即振荡级产生的触发脉冲信号经延时电路后进入中央控制电路。在中央控制电路上还联接有用于提高稳定性与可靠性的灵敏度调节电路,在该电路中,逻辑门与零校电路联接后与中央控制电路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电路中联接了能自动控制负载的自动控制电路。因而,当人接近照明灯时,红外传感器便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放大、比较、逻辑门及检测后送至中央控制电路,由中央控制电路打开负载开关,使照明灯工作。然后,在振荡电路控制下,经过一般时间的延时,自动关闭,其延时时间可进行调整。因此,既方便,又省电。其次,利用双路红外传感器组成的放大、比较电路后,其灵敏度较高,同时,又扩大了探测范围,由于灵敏度可以调节,大大提高了电路工作的可靠稳定性;第三,振荡电路可以产生触发脉冲和延时脉冲两种,因此可调节负载工作的时间,较好地符合实际照明的需要;第四,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因而产品体积小,重量较轻,使用方便。
图2为电路原理图。
在图1,图2中,传感器P1的两路输出联接放大电路后与比较电路联接,其中R8、C6、C7组成放大电路的输入电路,与集成电路I1的2、4脚联接;R11、R12、C10、C11为放大电路的偏流,反馈电路,与集成电路I1的1、3脚联接;C9为比较电路的耦合电路;R9、R10、C3、C12为比较电路的偏流、反馈电路,接集成电路I1的14、15、16脚。经放大,比较后的信号电平,通过11中的逻辑门进入检测电路进行检测、整形、去除杂散电平后至中央控制电路,逻辑门与检测电路由集成电路11形成,I1为WT8072集成块。
在振荡电路中,R6、R7、WR2、C4、C5接至集成电路I1的6、8脚,产生的触发脉冲信号经I1中的延时电路后进入中央控制电路,此时,由于从传感器一路到达的信号电平作用,使振荡电路产生的触发脉冲信号通过中央控制电路(11的10脚)加在开关电路R3、V3上,使之导通,从而使负载D被外电源接通点亮。此时,即使输出电路没有信号电平输入,负载仍是亮的,其工作时间可通过调节WR2来实现。
灵敏度调节电路中的逻辑门与零校电路联接后与中央控制电路联接,其中的R1、R5、R13、WR1、C3分别和I1的12与9脚联接后与11中的逻辑门、零校电路组成灵敏度调节电路,用于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元件R1、C1、C2、V1、V2组成直流电源供给电路,接至11的13脚。
本实用新型简单合理,体积小,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并且有效地节约能量,是一种新型的照明灯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主军,未经王主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53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进气排污扇
- 下一篇:可防止布匹压痕的改良结构的卷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