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肩背带的压力缓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05317.7 | 申请日: | 1998-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3663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首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首卯 |
主分类号: | A45C13/00 | 分类号: | A45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肩背 压力 缓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肩背带,特指一种肩背带的压力缓冲装置。
常用的肩背带是两端分别钩持重物,用肩背的方式携行,重物的压力全部由肩部承受,背负重物远行或攀登时,肩部将感受到极大的下压重力,使肩部酸痛,使用者常要不断地换肩背负或用手扶持以减少肩部的受压疼痛,造成使用非常不方便。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人经过不断地研究和试验,创造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肩背带的压力缓冲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将弹性元件锁固于座体内置于肩背带的适当位置,达到缓冲减轻肩负重物所产生的压力和肩部受压疼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肩背带的压力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座体、弹性元件、内制件和盖体,该座体的一端的内表面形成容槽,该容槽内纵向设有至少一个沟槽供弹性元件容置,该座体的另一端设有与肩背带的连接构造,该容槽上容设内制件,该内制件的内端设有挡突,抵制该弹性元件的内端,其外露端长于该座体之外,其上设有与肩背带的连接装置,该盖体位于该容槽上面与该座体锁固,将该内制件和弹性元件活动封固其内定位。
该内制件对应该容槽内周形成框体。
该盖体的内侧以对应该容槽的沟槽设有上沟槽。
该座体与肩背带的连接构造包括横向设有长孔供肩背带穿置。
该座体与肩背带的连接构造包括对应该座体端顶面设置冂型件,将肩背带穿置于该座体和冂型件之间,用铆钉铆固或任何方法固接。
该内制件外露端与肩背带的连接装置包括横向设有长孔供肩背带穿置。
该内制件外露端与肩背带的连接装置包括设有可装设钩体的柱体,通过该钩体与肩背带或重物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用设有本实用新型的肩背带肩负重物远行或攀登时,其施于肩部的下压重力和震动压力,可经由肩背带拉动内制件压缩弹簧内缩而加以吸收和缓冲,具有减轻肩部的受压力量和减轻肩部受压疼痛的功效。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平面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使用组合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组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组合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和3的使用组合状态示意图。
实施例1:
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包括座体10、弹簧13、内制件14和盖体16。座体10的一端内表面形成容槽11供内制件14容置,容槽11内设有数条纵向间隔平行的槽沟12,各分别容置弹簧13,座体10的另一端横向设有长孔17供肩背带的一端20穿置。内制件14配合容置11的内周形成框体141,其内端对应沟槽12设有挡突15,用于抵制于各弹簧13的一端,其外端外露于座体10之外,横向设有长孔18供肩背带的另一端30穿置。盖体16锁固于座体10的容槽11的上面,将弹簧13和内制件14活动封固其内定位,盖体16的内面相对于座体10的沟槽12同样设有上沟槽161,使容置其内的弹簧13限位而不致偏移。
实施例2:
参阅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座体101的外侧端设有数个穿孔102,上面设置具对应穿孔的冂型顶面103,将肩背带的一端40夹持于座体101和顶面103之间,通过铆钉104固结,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功效。
实施例3:
参阅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的内制件140除具有框体1410和挡突15外,其外露于座体100外侧端部形成中空柱体142,其中可嵌置钩体143,其座体100内侧同样设有容槽110及沟槽12和横向长孔17,其盖体160上对应沟槽12设有上沟槽161。其钩体143可以直接用于钩持重物,具有使用方便的功效。
实施例4:
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的钩体1430不同于实施例3中的钩体143,实际上用任何结构的钩体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和3的结构同时组合应用一背包的肩背带,达到使用方便和具有较佳的压力缓冲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首卯,未经陈首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53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