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幽浮型改良炉体的焚化炉无效
申请号: | 98205923.X | 申请日: | 199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33620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1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文科 |
主分类号: | F23G5/14 | 分类号: | F23G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健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幽浮 改良 焚化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焚化炉,尤其涉及一种具幽浮型改良炉体的焚化炉,这种焚化炉通过炉体的改良,可增加焚化炉容量,并使焚化物充分燃烧,从而降低黑烟和臭气的排放。
图1所示为现有的立式焚化炉1,主要包含有立式炉体11、汽水分离器12、集尘器13及烟囱14,而现有的卧式焚化炉2如图2所示,包含有卧式炉体21、汽水分离器22、集尘器23及烟囱24。两者的主要区别仅在于前者有立式炉体11,后者具有卧式炉体21。
该立式炉体11为直管状,焚化炉内部在燃烧时,其产生的焚化粉尘微粒会在较高位置处进行二次燃烧,但因立式炉体11的内壁为直通向上形式,故焚化粉尘微粒会很快地通过此二次燃烧部位,而不会在二次燃烧时停留较长时间,使得焚化粉尘微粒很难被充分地烧化,即会放出黑烟,而且因为二次燃烧时间短,相对燃烧温度较低,很容易排放出臭味。而图2所示的卧式炉体21,则因为整体为平卧式的构造,故焚化粉尘微粒几乎未被二次燃烧,因此效果又较前者立式炉体11为差,即黑烟及臭味的排放程度更为严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具幽浮型炉体的焚化炉,达到使焚化物充分燃烧,有效降低黑烟及臭气排放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幽浮型改良炉体的焚化炉,包含有炉体、汽水分离器、集尘器、烟囱及鼓风机,其中炉体上方连接有导烟管,导烟管上方是汽水分离器,侧边接通至集尘器,且炉体具有双层水壁构造,其间容置冷却液和导风歧管,该导风歧管底部与鼓风机的主风管接通,炉体内壁有可供喷出气体的出风孔;上述炉体呈幽浮型,包括容撑本体、喷压锥体、助燃锥体及灰炉座;该容撑本体位于炉体中部具最大径,助燃锥体位于容撑本体下方,呈向下渐缩形状连接于灰炉座上部,而喷压锥体则位于容撑本体上方,呈向上渐缩形状连接至导烟管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是,呈向上渐缩形状的喷压锥体以锥形围覆构造配合斜向的向下、向内喷出气体作用,强压焚化粉尘微粒于其围覆空间内停留作翻转的二次高温燃烧,即,焚化粉尘微粒不能很快地通过喷压锥体内部空间,而会在此空间翻转并进行长时间的二次燃烧,不仅可充分地将焚化粉尘微粒烧化,使黑烟排放量明显减少,同时因为燃烧温度较高,故而可达到降低臭味排放的效果;再者,较大容量的容撑本体可增加焚化物容量,而向下渐缩的助燃锥体,以其锥形承纳构造配合斜向的向上、向内喷出气体作用,促使焚化物多部位充分燃烧,达到较佳的初次燃烧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图面说明:
图1是现有立式焚化炉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卧式焚化炉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幽浮型焚化炉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幽浮型焚化炉燃烧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炉体底部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炉体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炉体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请参阅图3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幽浮型焚化炉3包括炉体31、导烟管32、汽水分离器33、集尘器34、烟囱35、鼓风机36及导风歧管37,其中炉体31上方连接导烟管32,导烟管32上方是汽水分离器33,侧边以连接管321接通至集尘器34,使排放的烟可经由集尘器34再次对较大悬浮微粒予以收集,再由烟囱35向外排出。
又,炉体31具有双层水壁构造,以供其间容置冷却液和导风歧管37,该导风歧管37是间隔设置于炉体31内壁外侧部,底部为接通于鼓风机36的主风管361,可经由炉体31内壁的出风孔3111、3121、3131而喷出气体。请参阅图3~图7,该鼓风机36的主风管361除供给导风歧管37气体外,还经由炉篦315的出风孔3151排出气体,供位于炉篦315上方的焚化物得以有氧燃烧。
炉体31包含有包括容撑本体311、喷压锥体312、助燃锥体313及灰炉座314;另外,容撑本体311设有投入门316,灰炉座314设有炉篦315及清理门317。炉体31呈幽浮型,其容撑本体311位于炉体311中部具最大径,助燃锥体313位于容撑本体311下方,呈向下渐缩形状连接于灰炉座314上部,而喷压锥体312则位于容撑本体311上方,呈向上渐缩形状连接至导烟管32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文科,未经罗文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59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