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低垄起垄刮畦播种机无效
申请号: | 98206082.3 | 申请日: | 199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3497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24 |
发明(设计)人: | 毛树春;宋美珍;李小新;张朝军;韩迎春;范正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 |
代理公司: | 农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家俊,胡育昌 |
地址: | 4551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低 垄起垄刮畦 播种机 | ||
农业机械,用于作物间套作高垄、低畦(以下简称高低垄)种植方式的起垄刮畦播种联合作业。
在作物间套作的种植方式中,高低垄种植有利于解决间、套作物对水、温、光等不同需求的矛盾,也有利于管理,还可以起到节水、节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达到趋利避害,增产增效的目的。
为实行高低垄种植,迫切需要配套起垄刮畦播种机具。现有的起垄(或培垄)、刮畦机械一般采用单一作业方式,虽然也有一些与播种机械组装在一起的联合作业机具,但也只适用于单纯的垄作或平地畦作,不能满足高垄低畦相间的高低垄种植方式的要求。例如:黑龙江省八五二机械厂生产的2BJ-6W型大豆垅作精播机(见“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产品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P254)适用于单一的垄作;《棉花栽培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编写,北京,农业出版社,1977,第一版,P307)介绍的园盘式刮畦筑埂机等,则也只是单纯的刮畦筑埂,或刮畦筑埂播种,不能满足高低垄刮畦起垄播种联合作业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间套作物高低垄种植提供起垄、刮畦播种联合作业的配套机具。满足在间套作条件下,高垄低畦相间配置,垄带畦带宽度和高度、播种作物行数、行距、播深、播量可调的作业要求。
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于作物间套作中高垄低畦种植方式使用的起垄刮畦播种机。其特征是播种机(或播种、中耕通用机等)机架③上安装有刮畦起垄器①,可以同时完成刮畦起垄和播种作业。
播种机可选用谷物播种机、播种中耕通用机架等适宜型号,也可自行设计机架,配置播种、开沟覆土、镇压、传动、划行器等而成。
刮畦起垄器的刮土组件通过联结构件与机架相联,在播种机上的相对高度及横向位置可调。刮土组件由按“人”字形布置的左、右刮土板⑦(或园盘组)组成,其间的夹角可调,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刮畦的畦宽和适应不同的土壤状况。
刮畦起垄器的左、右刮土板(或园盘组)尾部设有平垄板⑧(或平垄园盘组),其下边缘高于前面刮土板(或园盘组)的下缘。平垄板(或平垄园盘组)与前进方向所成的角度和与刮土板的相对高度可调,以适应不同垄面宽度、高度及土壤状况。
本机由拖拉机带动作业。当机组前进时,刮畦起垄器刮土组件的左、右刮土板(或园盘组)刮取表层土壤并将其向旁侧传送,形成高垄,而被刮走表土的地带即形成低畦。刮土板(或园盘组)尾部的平垄板(或平垄园盘组)可将高垄垄面的表土分散抹平。
播种机的开沟器②随即在刮出的低畦(或所起的高垄)上开出播种沟。与此同时,种子即由种子箱⑥经排种器⑤排入输种管④,最后落入播种沟内,在播种谷类作物时,一般土壤即可自行落入种沟覆盖种子(必要时,也可加装覆盖镇压部件,完成覆土镇压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可满足作物间套作高低垄种植方式,垄畦相间配置,垄畦宽度、高度、播种行数、行距、播量、播深等可调的要求,适应多种配置方式。
2、实现了刮畦、起垄、播种联合作业,减少了作业次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保证农时、降低作业成本。
3、由于三项作业一次完成,有利于提高作业质量:做到畦、垄、播行平行一致,避免了分别作业出现的畦、垄、行套接错位、重叠、宽窄不一的弊病;播种深度也较稳定一致。
4、可利用已有播种机进行改装,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5、可较多地利用播种、开沟、传动等通用零部件,有利于维修、互换。
6、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作业质量,解除了作物间套作的重要制约因素,有利于促进高低垄间套作的发展,节水、节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高产高效。
图1、高低垄起垄刮畦播种机总体方案示意图
图2、刮畦起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机刮畦起垄和播种开沟部件布置顺序示意(上)及作业后形成的垄、畦示意图(下)
附图标记:
①刮畦起垄器
②播种开沟器
③机架
④输种管
⑤排种器
⑥种子箱
⑦刮土板
⑧平垄板
本实施例是一种适于棉麦高低垄种植方式使用的起垄刮畦播种机,可在秋季一次完成刮畦起垄和播种小麦的作业。作业后在田间形成的高低垄见图3(下)所示,4行(或3行)麦子播种在低畦中,高垄上待来年再套种2行棉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60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