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智能多功能液压挤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06731.3 | 申请日: | 199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32193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02 |
发明(设计)人: | 贺德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德新 |
主分类号: | E21B7/28 | 分类号: | E21B7/28;E02D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亚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振新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多功能 液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桥梁或各种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桩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挤扩装置以用于桥梁桩,楼房桩,护坡桩,高压锚杆等。
现在的挤扩机如CN2218768Y液压式多分支承力盘载桩孔成型机,是一种多支盘桩机,是为了提高桩的承载力及抗拨力而设计的新型灌注桩。它是通过钻孔、挤扩、浇注几方面来完成的。而挤扩支盘机是完成灌注桩侧面型腔的专用设备,此设备不但适用于灌注桩,而且适用于锚杆。实践证明此桩能大大提高了承载力,减少了混凝土的数量。但是这种挤扩机是采用刚性连接的,接长管也是一节一节的钢管连接起来的。要用吊车吊起接长管连接挤扩机往孔里放入一定深度进行挤扩。完成一次挤扩后收回弓压臂进行旋转,旋转时用钢管臂上的孔穿过细钢管进行转动,转动后再进行挤扩,这样挤扩一个盘需要转动8-9次。为什么要刚性连接呢?因为刚性连接可以完成三方面工作。即:传递扭矩,传递拉力和测量机械进孔深度。试想要完成一个40m-50m深的桩底部挤扩时,就得将臂厚14mmφ280长40m-50m的钢管连接机头一起进入孔里,这几十米长的钢管重量达十几吨,往孔进放入或向上提升时,要一节一节的接上,费工费时,当一根钢管进入几十米深孔,在垂直方向上就会出现误差,这个误差会使钢管放不下或提不出来,尤其在挤扩时,几百吨的压力向两侧压出时,若压力角稍有偏差,就会使钢管向一方向倾斜,几十米的杠杆使侧向力几十倍的增加,导致连接螺栓,轴销折断,机头掉入孔中常有发生。为此,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看出刚性连接是有很大缺点的。
另外,上述装置没有专门深度测量装置仅仅是依管的下降长度多少来大致测量其深度,这样因深度位置不准确,无法模清地下断层的位置,会造成承载力的误差。因而会影响桩的质量。
还有上述装置弓压臂外面有外管,不仅增加了设备的重量,还使得弓压臂复位时将土带入外管内,尤其在沙土层或卵石层时,因带回沙土或卵石到内管中使弓压臂回不去,因臂在外没回到原位而在外支撑着,使设备无法提取,从而使设备容易掉入孔中,造成事故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还有上述装置无法及时了解土层的挤扩情况和完成了挤扩无法进行检验,因此,一旦造成塌孔现象就完不成浇铸,因而影响施工质量,也就限制了此技术的推广。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装置刚性连接的缺点采用柔性钢丝绳进行连接,完成传递,拉力的作用,另外用液压自动旋转装置来完成传递扭矩。设计安装测量深度的装置,和安装油缸孔底清渣装置以解决沉渣问题以及在采用同一圆截面内多臂挤扩装置以提高施工稳定性和中心定位。
本实用新型目的还在于:采用电脑全自动控制以便及时测定挤扩过程中的压力值和识别土层。同时还安装位移传感器以便及时了解每个臂上的压力值,压出角度值,机头旋转角度值。这样就很好的解决施工中的检验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全智能多功能压挤扩装置包括液压挤扩机部分,自动控制液压中心部分,测量孔深部分,其中挤扩机部分是由液压定位部分,液压旋转部分,双向油缸单向拉式油缸部分,挤扩臂部分组成,上述四个部分均是依次刚性连接的。液压定位部分为轴销与连接体连接,钢丝绳连接轴销,连接体与外定位管壁连接。旋转定位部分由定位外管壁液压定位块,与中心定位块固定在旋转定位的底面下,三个液压油缸分别固定在三个定位块上,马蹄块与油缸活塞杆连接,当油缸收回时马蹄块紧贴在外管壁上,外管壁有向外的三个孔,供三个活塞杆来回运动,三个油缸共6根进出油管并联在两根主油管上。
自动液压旋转部分有两种方式:其中之一为,转向外管与定位外管底面连接,中心定位块连接汽弹簧,通过螺母定位,汽弹簧通过轴销与旋转部分的油缸外壁连接,油缸通过转动销与压力挡块进行联接,油缸活塞杆与顶出转动块通过销子连接,油缸上固定有位移传感器和进出油管,油管通过外壁的两个孔引出。连接轴通过螺母锁紧压力挡块及压力轴承,通过油缸的伸缩来完成转动。
液压旋转部分也可以用如下方式:转向外管与定位部分刚性连接,油缸定位块连接在外管壁上,油缸也连接在外管及油缸定位块上,油缸活塞杆连接齿条与直齿轮互相啮合,直齿轮与伞齿轮通过一根轴固定在外管壁与轴支承块上,与中心轴连接的伞齿轮进行啮合,通过压力挡块,压力轴承完成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德新,未经贺德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67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