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节能环保炉无效
申请号: | 98206988.X | 申请日: | 199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3308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光淦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光淦 |
主分类号: | F24B1/189 | 分类号: | F24B1/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阎立德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节能 环保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节能环保炉,属于民间家用炊事煤炉。
目前通行的民间家用炊事煤炉是下点火蜂窝煤炉或煤球炉,其共同的缺点是点火过程麻烦、环保性能较差、热效率甚低、使用不方便,兹分述如下:
点火时一般都要用干柴等引火物花半个多小时从底下点燃底火煤,其烟量很大,点着以后需在上面加续火煤,又要等候20分钟至半个小时火才能上来,这时才能坐锅,在坐锅前,热能金属虚耗。
上述情况说明,这类炉具除了点火麻烦以外,其热效率也很低。除此之外,其结构不合理,供氧不充份,燃烧不完全,炉碴中的残炭率高达10-30%;而且,这类炉具无保温隔热措施,热能一般只达到500-650℃,超过700℃的时间很短,因而做饭烧水的用火时间长,烧开一壶20℃的凉水需半小时,耗煤多;以上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使得这类炉具的热效率只达百分之几至十几。
这类炉具由于是下点火煤炉,煤中所含大量污染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大部被蒸发,并且未经分解便排放到大气之中,因此燃煤的前一段时间内让人感到气味呛鼻,此外,这类煤炉出碴时多半是由下面擞出,扬起粉尘甚多。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一种简易节能环保炉,采用二次给氧和简便的整体设计结构,达到提到炉口温度,降低粉尘排放并使燃煤充分燃烧,用较为低的价格成本增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由炉体、炉底板和盖环所组成,采用炉体内的回风瓦为内藏管道式回风瓦,回风瓦的底端置在炉体底板上,回风瓦顶端与炉体上口齐平,回风瓦内壁上纵向凸起导风楞,导风楞内中空为回风管道,导风楞内的回火管道的上开孔为二次给氧孔,回风管道的下开孔为进风孔,回风瓦下端设有风门。回风瓦可呈喇叭形或可呈直桶形。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二次给氧结构和简便的整体设计结构,用较为低的价格成本,可使炉口温度达到900-1200℃,而且这种高温持续时间长,可达10小时左右,煤碴中的残炭率不足2%,热效率较传统煤提高30-40%,粉尘排放量较低,价格仅是传统同类炉具的二十分之一,使用效果好,修理安装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回风瓦中部的横剖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由炉体4,炉底板6和盖环1所组成,在炉体内的回风瓦11为内藏管道式回风瓦,回风瓦的底端置在炉体底板6上,回风瓦顶端与炉体上口齐平。回风瓦内壁上纵向凸起导风楞13,导风楞内中空为回风管道10,导风楞内的回风管道10的上开孔为二次给氧孔12,回风管道的下开孔为进风孔8,托煤杆5位于回风瓦的风门上端的瓦壁孔中。回风瓦下端设有风门7。回风瓦的二次给氧孔与置在回风瓦中上端顶煤面和瓦顶之间形成的燃烧腔2相通,导风楞为4-12根,回风瓦可呈喇叭形或可呈直桶形。
具体制作时,用陶土烧制或耐火材料制成内藏管道式回风瓦11,其内壁设凸起的导风楞13,其内中空形成纵向贯通的回风管道10,回风管道上下顶端用泥或堵头9堵严密封。回风瓦呈喇叭形以利于抽风,导风楞为4-12根,每根导风楞的回风管道下开孔为进风孔8,可设在回风瓦下面一块煤底面以下的瓦腔内壁上。回风管道的上开孔为二次给氧孔12与燃烧腔2相通,燃烧腔为置在回风瓦内最上面一块煤顶面以上至回风瓦顶端平面之间的空腔。在回风瓦下端设风门7与炉体封门对应,炉体风门上设门用以开启关闭回风瓦风门。回风瓦风门上端的回风瓦壁上,同一平面内设三个均距的孔,其内插入托煤杆5,伸入炉膛内用于托承燃煤,炉体用铸铁或铁皮制成。炉体上端设炉盘3和盖环用以承托炉具,还可设火盖用于封火及火勾和夹煤夹等,炉体下端设炉底板6置在地上,将回风瓦置在炉底板上,炉瓦风门与炉体风门对齐即可。
使用时,将燃煤置在回风瓦中的托煤杆上端点燃。打开风门,炉体的空气通过两重风门进入回风瓦下端的进风腔回转一次,吸收此处的部分热升温,然后通过进风孔进入回风管道,吸收瓦壁上所散发的热再次升温后进入二次给氧孔进入燃烧腔助燃。加煤时从顶端用夹煤夹将废为煤夹出,添入新煤即可,本实用新型使用带孔型煤。封火时封闭风门,火盖盖严回风瓦即可。
总之,本实用新型节能效果好,粉尘排放少,热效率利用高,是一种适合民用的节能环保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光淦,未经周光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69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