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塞式油井清蜡器无效
申请号: | 98207152.3 | 申请日: | 199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34934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义平 |
主分类号: | E21B37/02 | 分类号: | E21B37/02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建民 |
地址: | 050031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油井 清蜡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式油井清蜡器。
中国专利CN2184778公开了一种“油井刮蜡除垢器”,它由接装在抽油管上的上、下换向管和下在抽油管内、卡抱抽油杆的刮蜡梭组成。刮蜡梭上的换向棘齿每槽3个,换向棘齿主齿齿顶为圆角,上、下换向管管腔内设有平滑过滤区。其缺点是清蜡器主体过长,零部件太多,因为清蜡器主体过长,在油管内不易通过,影响工作性能,零部件过多,相应的故障率就高,制造成本也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清蜡器主体短、零部件少、工作稳定可靠的油井清蜡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上、下换向管和清蜡器主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清蜡器主体由空心圆管、动力传递簧、刮刀、单向阻力齿和复位弹簧组成,刃口向外的环形刮刀位于空心圆管的两端,在空心圆管的两端各固定3片动力传递簧,在空心圆管上纵向均布有槽孔,在每一个槽孔内通过小轴装有一个单向阻力齿,在单向阻力齿的两侧装有复位弹簧。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由上、下换向管和清蜡器主体组成,清蜡器主体由空心圆管(5)、动力传递簧(9)、刮刀(8)、单向阻力齿(6)和复位弹簧(4)、(7)组成,刃口向外的环形刮刀(8)位于空心圆管(5)的两端,在空心圆管(5)的两端各固定3片动力传递簧(9),在空心圆管(5)上纵向均布有槽孔,在每一个槽孔内通过小轴装有一个单向阻力齿(6),在单向阻力齿(2)的两侧装有复位弹簧(4)、(7)。
单向阻力齿(6)的个数为6-8个,最好为8个。在动力传递簧(9)的自由端装有动力传递块(11)。在上、下换向管(2)内设有停止齿(3)。
在图1中,(1)为抽油杆,(10)为抽油管。在空心管上还设有过油槽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把上换向管装在油井口处的抽油管上,下换向管装到抽油管结蜡点以下处,并把清蜡器主体装在上、下换向管之间的抽油杆上。当清蜡器主体下进抽油管时,由于抽油管内径小于清蜡器主体上单向阻力齿处于自由状态时清蜡器主体的外径,单向阻力齿被向上推斜,压住上侧复位弹簧,在上侧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顶压在抽油管内壁上,动力传递簧夹住抽油杆。当抽油杆的运动方向与单向阻力齿倾斜方向一致时,清蜡器主体就不会动,而夹在抽油杆上的动力传递簧通过动力传递块与抽油杆打滑。当抽油杆运动方向与单向阻力齿倾斜方向相反时,清蜡器主体由于单向阻力齿与抽油管之间的阻力很小,而夹住抽油杆上的动力传递簧与抽油杆之间的阻力很大,这时便带动清蜡器主体运动,而把油管内壁上的结蜡清掉。当清蜡器主体到达换向管内时,而换向管的内径又大于清蜡器主体上单向阻力齿处于自由状态时的清蜡器主体的外径,因此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单向阻力齿便竖立起来(即处于自由状态),又由于位于换向管内的停止齿的作用,使清蜡器主体不能再继续前进,这时抽油杆改变运动方向,带动清蜡器主体又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同时清蜡。只要抽油杆不停地上、下运动,那么清蜡器主体就不停地在上、下换向管之间清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清蜡器主体短,易在油管内通过,适应性强,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零部件比上述现有技术减少了60%左右,制造组装容易,成本低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义平,未经李义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71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