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用隔盘无效
申请号: | 98207324.0 | 申请日: | 199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3028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涛 |
主分类号: | A47J37/04 | 分类号: | A47J37/04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扬强 |
地址: | 050032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用隔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皿的辅助器具。
当前,各类食品烹饪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锅,由于食物与锅底直接接触,所以经常发生食品粘糊锅底的现象。现有的克服这种现象的方法是在新制造的锅内涂以特殊涂层,这种锅制造工艺复杂,造价高;使用、保养要求苛刻,且不完全符合我国传统食品烹饪习惯。另外,目前已在民间大量使用的各种锅已无法采用此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对现有各种锅本体不做任何改造,即可直接使用的,有效地防止粘糊锅底现象的锅用隔盘。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前视局部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可调支脚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主隔盘3、副隔盘5均为圆形盘。主隔盘3上沿半径放射线均布若干网孔11,孔径小于等于10mm,大于等于3mm,主隔盘3外缘周边向内占1/4半径的环带内不开网孔。副隔盘5覆盖在主隔盘3的带孔盘面上,副隔盘5的半径大于或等于主隔盘3的3/4半径,其为金属丝网,网孔孔径小于等于2mm。主隔盘3的不开孔环带上等分别设有3个螺套插孔7。如图2,螺套插孔7内套装并固定螺套2,螺套2的内螺纹连接可调支脚1。螺套2与主隔盘3之间设有可旋转的定位卡4,定位卡4为绕螺套2转动的梯形折板。如图3,可调支脚1的上部设有提耳8,中部设有限位块9,其下部设有螺杆10。图1中的6为主、副隔盘网孔剖视对比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为圆形主隔盘及与主隔盘配套使用的可拆卸丝网副隔盘构成,主隔盘上开有若干孔,边缘设有带提耳的高度可调节的支脚。依据所加工食品固体个体大小及种类,确定在主隔盘上是否加装副隔盘。烹饪前先将支脚的高度调整合适将上述装置置于锅内,然后将待加工的食物及调料放在盘上,锅内加入适量水。此时在隔盘与锅底间形成水浴加热层,从而将传统烹饪过程中锅底部分的导热模式由高温火焰加热锅底锅底与部分食物接触(易出现局部过热炭化粘糊锅底)过程变为:高温火焰加热锅底水浴加热层均匀加热隔盘上的食物过程。从而可彻底避免粘糊锅底现象的发生,并完整地保留了我国传统食品烹饪加工工艺。
实施例:当烹饪个体较大的食物时,移去主隔盘上的副隔盘,定位卡旋至主隔盘的边缘,直接将主隔盘等组件放入锅内,转动提耳旋转可调支脚至适合高度及平稳后,即可将食物放入,开始加工程序。当烹饪个体较小食物时,如豆、米等,先将副隔盘放在主隔盘上,旋转定位卡将副隔盘卡定后,再将支脚高度调整适合后即可。所述实施方法使被加工食物与锅底之间通过隔盘形成一层高温浴层,既防止了食物与高温锅底直接接触造成局部粘糊又保证了食物可浸在汁液中均匀全面受热,充分满足传统食品加工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从造成粘糊现象的根本原因入手,用高温浴层隔离食物与锅底,从而解决食物因局部过热而粘锅底的问题。2.既不废弃市场上的和正在使用的各种类型、材质的锅,也无须对锅的本体做任何改动,便可方便地直接使用。3.能满足传统食品烹饪过程的需要。4.使用方便、灵活、简捷。特别是调高支脚隔盘可做篦子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涛,未经张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7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拆装式弧面框架消火栓箱
- 下一篇:助力提升仰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