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环式砂肠无效
申请号: | 98207410.7 | 申请日: | 199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35257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栋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4 | 分类号: | E02B3/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环式砂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领域用于河道、海岸控制与利用的工程中的结构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建筑海堤或河堤,便于将砂装填在袋体内,以制成筑堤用的套环式砂肠。
现今河边或海岸的堤岸,建造时大多是在施工点上铺放衬布后,将预制的砂肠、砂管或砂袋等砂包堆放成所设计的宽度或高度,而形成一定的堤岸形状,之后再在所堆放的砂肠外侧堆砌石块,而构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堤岸。
前述现有的砂包中,就其中可应用于陆地作业的砂管而言,请参阅图6所示,其施工地点位于河岸边或海岸边等处,可在地面上先行予以整平,之后在地面上沿着海岸或河岸边铺设高拉力抗紫外线的布材,在其布材70上再填放由河海砂或水库及港口内所抽取的砂料71,完成后将二侧布予以交叠覆盖或封合,即可完成一条具有一定长度及高度的砂管;亦可依据前述的相同方式,制成另一条适当长度的砂管,将各种不同长度的砂管予以相互堆放,即可完成一堤岸的基础工程,但是此种砂管仅可适用在施工处为岸边的场合,因此,其适用的施工地点极为有限。
再者,另一种可适用于海中的现有的砂管的制作,请参阅图4、图5所示,其主要是在一船体上设计有二相对设置并可开、闭的成型模壳60,该船体可随施工地点移动,待移动至施工地点上方后,在成型模壳60上铺设高拉力抗紫外线的织材,在其布材62上再填放用水力或机械方式抽取的砂料63,完成之后将其顶端予以缝合固定,即制成一砂管,之后将成型模壳60的开口部61予以开启,即可使砂管向下掉落至施工处,然而此种方式,由于砂管的长度较长,在抛放的过程中砂管通过开口部61时极容易受到拉扯摩擦而使袋体破裂,又由开口部61下移至施工处,受到海流的影响,容易造成抛放的位置极不准确,若配合潜水人员进行抛放调整,除了极为不便之外,亦造成潜水人员的危险性提高,又在抛放后,砂管所造成的海域的扰动更加剧烈,其污染程度将更大。
再者,由于利用砂管所制成的地工砂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以较长的时间进行砂料的沉淀排水,另在出水口及入水口的装置设备成本较高,又其排水处亦将造成该处的河海水受到扰动,经常处于污浊状态,而污染邻近的水域。
又所使用的地工砂包除了砂管外,另有砂肠或砂袋等,以外型呈长型的砂肠而言,在抛放时,在水中较不容易定点,另亦容易造成管状的变形,或造成其封袋的破裂,而砂袋的方式在抓举移动时,所使用的砂袋将容易遭到外力的破坏。
有鉴于前述所使用的地工砂包,不论是结构或施工方式均有其缺点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重新设计其砂肠结构,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地工砂包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套环式砂肠,使这种砂肠的袋体一端封闭,另端的开口端形成环孔,以供束带穿绕,又在袋体外侧环套设置有数条径向的吊带,该吊带的直径较袋体为大,以便吊具吊载作业时,可将袋体重量予以平均承载及便于移动至施工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套环式砂肠,其在填充砂料的袋体一端为封合端,另一端为开口端,其特征在于袋体的外侧环绕设有数条直径较大的吊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套环式砂肠,其中所述的各吊带与袋体间设有贴片予以贴固成一体。
前述的套环式砂肠,其中所述的袋体其开口端周缘形成设有环孔,且环孔在相对位置处形成设有开孔,又在环孔内穿绕设有直径较大的二束带,各束带为分别由开孔穿出。
前述的套环式砂肠,其中所述的袋体其开口端为缝合结构方式结合固定的开口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砂包在结构或施工方式上存在的缺陷,其构造是在袋体的开口端设有束带,并在袋体处设有数条吊带,如此,可使袋体填充后快速封合成型,且可便于利用吊具予以移动吊放至施工处。其结构简单,堆放时落点准确,而且袋体内所填充的为干砂,将形成吸水状态,不易造成水流的剧烈扰动,而不致造成该处水域混浊。同时砂肠重量分别由吊带平均分摊,使得袋体不易受到拉力影响而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栋营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栋营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74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脑激光对位彩色名片胶印机
- 下一篇: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