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后脚踏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07462.X | 申请日: | 199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34910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25/00 | 分类号: | B62J25/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后脚 踏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的后脚踏板装置。
由于工业社会的兴起取代了农业社会,因此农村的人口在寻求发展的考量下,大量的往都市中迁移,造成都市内的人口密度不断的提高,加上小汽车数量年年增加,而停车位又严重的不足,因此在活动上具有灵敏性且随处可停的摩托车,相对的就受到一般人士的喜爱,而在近年来无段变速的速克达摩托车,因为只要加油即能前进,不需如早先的摩托车一般需要踩压离合器来变速,故在骑乘上更加方便,使得速克达摩托车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一般的速克达摩托车,如图1所示,在车头11及座垫12之间设一凹下之脚踏垫13,以提供骑者坐于座垫12上时双脚有一较舒适的搁置,而对搭载的后座乘客而言,现行都是在两侧边盖14靠近脚踏垫13处,于成型时一并形成一与脚踏垫13呈平行的脚踏空间15,而可供后座乘客双脚较舒服的置放,但是,此一设计使得边盖14具有凹凸的外表,难免造成整体外观流畅性之破坏,并对边盖14的设计形成一限制,同时该脚踏空间15较小,并无法容纳脚掌之摆放。另外有些型式的摩托车1,如图2所示,则并无前述脚踏空间15的设置,因此其边盖14为平整面,而能具有较大的设计发挥空间,但也因此后座的乘客就必需将双脚伸至脚踏垫13处摆放,此对身高较低或脚长较短的乘坐者来说,实在非常的不方便,且几乎前身会紧贴靠于骑车者的背部,同时当刹车时因反作用力之故,更会造成后座乘客的身体愈向前倾,此时若后座乘客为女性且又与骑者关系不密切时,会有尴尬又不方便的感觉,有时还要骑者尽量坐在靠座垫12的前端,来减短双脚与脚踏垫13的距离,然后双手再往后方握紧于后架,以使两人的身体维持一间距避免接触,惟如此不但骑车者不舒服,而后座乘客的身体亦呈现出往后倾斜之状态,导致乘坐时的稳定力不足,一遇事故发生会无法作出适时的应变,故其虽具有整体性外观的流畅性,但又造成乘坐的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后脚踏板装置,可设于车体脚踏垫后方边盖处,并可视需求作自由的旋出或收藏,以达到使用的便利及保持边盖的平整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后脚踏板装置,是在摩托车的边盖近脚踏垫处设一容置空间,于该容置空间设置一后脚踏板,其特征在于:该后脚踏板包括容置元件、定位元件及踏板,该容置元件为一具贯穿中孔之筒体,固设于边盖处之车架,而定位元件则是在一定位筒上固设槽铁状之卡套,并由卡套至定位筒设一贯穿孔道,且在定位筒孔道处设有阴螺纹,定位筒插套于容置元件的贯穿中孔内,以螺丝于容置元件底侧端螺合定位筒,令定位元件与容置元件相结合,踏板是在一板体前端设有较薄的枢接体,该枢接体插嵌于定位元件的卡套内,以螺丝穿过卡套及枢接体螺合定位筒。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于摩托车脚踏垫后部近边盖处,可视需要旋出或收藏,既可使边盖保持平整性,又方便使用。
为能更易于明了本实用新型之构造及所能达成之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图1系习知速克达摩托车外观图。
图2系另一习知速克达摩托车外观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装设于摩托车后旋出时之外观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装设于摩托车后缩入时之外观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之分解图。
图6系实用新型组合后旋出时之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74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草浆碱回收蒸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汽车制动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