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潜水动力叶轮式增氧机无效
申请号: | 98207516.2 | 申请日: | 199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5436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平;孙广明;王德兴;谢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波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C02F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冠雄 |
地址: | 30019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水 动力 叶轮 增氧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增加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增氧机。
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是保证鱼虾等养殖水产品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因此,增氧机成为各种水产养殖场所必不可少的增氧设备。增氧机的结构型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应用较为广泛的增氧机仍是结构简单、增氧效率高的各种叶轮式增氧机。现有技术中的叶轮式增氧机的主要构件是由电动机通过减速机传动的叶轮以及固定在浮筒上的支架,其中电动机和减速机安装在支架的上方并高出水面,而叶轮则安装在支架的下方并伸入水体中,也有的小型叶轮式增氧机省去了减速机,叶轮直接由电动机驱动,但仍保留了传统叶轮式增氧机的结构模式。这类型式的叶轮式增氧机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整机体积大且重心偏高,支承不够稳定,运行时容易发生电机翻倒进水等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对现有技术中的叶轮式增氧机结构加以适当的改进,以降低整机的重心,提高运行稳性并避免电机翻倒进水事故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利用导流架将潜水电机和叶轮吊挂在漂浮平台的下方,潜水电机的输出轴朝上,小直径三段式变螺旋角叶轮直接安装在潜水电机输出轴端,其顶部带有与导气管互相配合的集气槽和由集气槽通入水体的叶轮气孔;同时,在叶轮的下方设一导流筒,在叶轮的上方则安装与集气槽互相配合的导气管。当潜水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时,中下层水体将沿导流筒提升、增压并与由导气管负压吸入的空气混合,实现增氧。由于潜水电机和叶轮均潜入水体中,因此整机重心很低,运行平稳并可完全杜绝电机翻倒事故的发生。而且,三段式叶轮不仅增氧效率高,还可使水体均匀增氧。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潜水动力叶轮式增氧机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潜水动力叶轮式增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导气管与叶轮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附图1、2,本实用新型潜水动力叶轮式增氧机主要由漂浮平台、导流架、导流筒、潜水电机、叶轮和导气管构成。漂浮平台是由3个浮筒1通过3根连接杆2分别与中心连接盘3刚性连接而成的等边三角形平台,3个浮筒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导流架由上架盘4和下架盘5连接而成,通过3根可伸缩拉杆6吊挂在漂浮平台的下方,下架盘5的中央开有导流孔。导流筒7为下方开口并带有一定锥度的圆筒,安装固定在导流架下架盘5的下方并与下架盘5互相配合。潜水电机8通过导流架下架盘5安装在导流筒7内,其输出轴9朝上。叶轮10为小直径叶轮,直接安装在潜水电机输出轴9轴端,其叶片分为进入提水段,增压段和排出混合段,各段螺旋角互不相同。叶轮10的顶部带有与导气管互相配合的集气槽11和由集气槽11通入水体的叶轮气孔12。导气管13为圆管,安装在叶轮上方的导流架上架盘4上并与叶轮集气槽11互相配合。当潜水电机8带动叶轮10高速旋转时,中下层贫氧水体沿导流筒提升增压并与由导气管负压吸入的空气混合,实现增氧。
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整机重心低,可避免电机翻倒进水事故的发生,三段式变螺旋角叶轮强化了传质效果,增氧效率高;导流筒可避免水体短路循环,可使水体均匀增氧。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养殖水体增氧,也可用于污水曝气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波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波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75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