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07536.7 | 申请日: | 199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327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1 |
发明(设计)人: | 曾贤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47/00 | 分类号: | D05B4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娴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缝线 张力 调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张力调整装置的各张力调整组件上设有一微调组,藉由微调组的微调件与其内缘啮合的校正件,两构件可随意分离与啮合调整相互位置,并藉校正件上的复位柱配合复位组的两主、从动爪的复位压板与复位臂配合可为调整钮同时控制复位盘,使微调组可于调整钮转动变换张力的同时复位至原位,以提高整体使用效能。
目前有关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已有多种,例如:80207378号专利“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之改良结构”新型案,其是于缝纫机内设有为调整纽控制的缝线张力调整装置,于缝线张力调整装置上具有数组张力产生装置,张力产生装置内具有可夹持缝线的张力夹盘、控制张力夹盘的张力弹簧,其中,张力弹簧为一连动臂所压动,连动臂则为主动轮所顶动控制,主动轮则为调整钮控制转动,这种张力调整装置无任何微调装置,更无任何可相对恢复张力调整定位的复位装置,故于实际使用上,有不便之处,因一般张力调整装置于缝纫机出厂后,即已调整出数组额定的张力以供使用,但这数组额定张力无法应付各种不同缝线的使用,以及各种缝纫状态的张力需求,无法即时进行微调,难以达到实际要求。
故有如第82210807号“缝线张力器的调整操作装置”新型专利案,其除具有张力调整的设定装置,另相对设有缝线张力微调装置及其复位装置,其中,张力微调装置为两组大、小不同外径的齿轮相啮合,而其小齿轮另与张力调整设定机构中的调整轮啮合,藉以进行微调控制,于复位中,其具有一复原杆、导销、弹簧、变换位置定位板及牵引弹簧,藉由变换位置定位板推动复原杆,使复原杆开口斜面得以将微调装置由大齿轮突出使复原柱推移至原位,而其推动原理是利用开口的二斜面推动复原柱,以使复原柱得以带动大齿轮回到原位,但其复原柱与复原杆的斜面配合若开口角度过大时,其复原柱与复原杆斜面间的摩擦力会过大,造成复原杆与复原柱的损伤,不但无法确实进行复原作业,更甚者需要再作更换,实有诸多不便,更因此使复原杆的开口斜面的角度受到限制,而其一定的开口角度,无法改变,使得微调装置可调整的角度受到限制,并且无法因应各组件组立后的差异性作调整,故使用上仍受到限制,而且,复原杆复位后,其需回至原位,以免过度限制该微调装置,而复原杆本身回复原位的动作全由一牵引弹簧拉引,如此其牵引弹簧使用一段时间后,必然造成弹性疲乏,而无法使复原杆复位,造成对微调装置的限制,故有改良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精确的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藉主、从动爪的复位组的主、副动爪相互啮合,以使两爪可同时动作,并以压板与主动爪间设调整栓,或调整复位行程,即可达到复位确实,并可因应各组件组装后的差异作微调,并可增大微调角度范围,以使微调行程作业更符合实际。
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其设于缝纫机机座上方的悬臂内,包括:主座体,主座体上设有张力调整组件的张力调整座体,各座体上相对设有微调组,配合各微调组设有复位组;
主座体一侧设有钮座,钮座两侧端中央设有轴孔,以枢穿定位一主动轴,主动轴穿出悬臂的一端设有一调整钮,主动轴上设有主动件,主动件锁固于主动轴上,外径上设有一主动轮,其与从动件上的从动轮啮合;
主座体两则壁相对从动件处供一控制轴穿过结合从动件,控制轴上配合控制轮与控制臂制动于张力调整座体上的调整件,经压制张力弹簧压于张力夹盘;
微调组上设有一微调件,微调件与调整件啮合;
其特征在于:
主动件设有齿轮状的复位盘与复位组配合;
所述座体设复位组的复位主、从动爪,复位主、从动爪周缘相对设有相互啮合的主、从动齿,复位主、从动爪相对微调组的复位柱方向伸出复位端,以供带动复位柱至即定的原位,复位主动爪为一压板所压制,压板由主动件复位盘带动。
所述的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的复位主动爪相对于所述压板处设有制动端。
所述的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的复位压板上相对复位主动爪的制动端分别设有调整孔,以供调整栓螺合,以及调整栓顶持于所述制动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75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式地爬车
- 下一篇:铁路清筛机前导挖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