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送药品包衣溶液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07608.8 | 申请日: | 199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3741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刚;韩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J3/06 | 分类号: | A61J3/06 |
代理公司: | 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药品 包衣 溶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输送溶液的装置。
药品包衣主要有包糖衣和薄膜包衣,薄膜包衣又分为有气喷雾和无气喷雾两种形式。
目前,市场销售的包衣机中的糖衣溶液送液装置是通过蠕动泵将保温锅中的恒温糖浆送到包衣滚筒内的滴流管中,均匀滴流在片芯上。为使其不凝固,一般糖浆温度保持在70℃左右。糖浆蠕动泵由交流电机驱动,利用三个滚轮交替挤压胶管,胶管在滚轮的压挤下形成局部真空,并靠胶管自身弹性实现抽液,从而实现恒温糖浆蠕动流出,糖衣溶液的流量通过控制胶管挤压量的大小来调整。其缺点在于:滚轮过分挤压胶管会降低胶管寿命,有时胶管还会被挤破,甚至会出现胶管脱落现象,而滚轮对胶管的挤压量不够时,又会产生抽不出糖浆的现象,调整比较复杂。同时,采用这种方法送液时,包衣溶液的流量不稳定。
薄膜包衣的有气喷雾装置是由气马达带动搅拌桨搅拌薄膜液使其保持均匀,薄膜液通过蠕动泵送到喷枪上,借助压缩气体均匀地喷到片芯上。其蠕动泵工作原理与糖包衣一样,由电机驱动,不能防爆。蠕动泵转速可以调整,但转速与流量不成正比,转速过高,会出现抽不出薄膜液和胶管脱落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药品的包衣质量。
薄膜包衣的无气喷雾装置,是利用高压柱塞泵将容器中的薄膜液抽出,通过胶管将薄膜液输送到喷枪上,借助高压柱塞泵产生的液压使溶液能均匀地喷到片芯上。其优点是:能防爆,可以压送粘度较大的溶液。缺点是:调整不便,高压柱塞泵中的密封件容易损坏,而且喷枪容易被堵塞。
同时,现有包衣机包衣时根据包糖衣或包薄膜衣的不同,需要随时更换送液装置,工艺复杂、部件繁多、操作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送液装置,而且能够稳定送液,防爆,操作方便、工作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密闭或可密闭的容器盛包衣溶液,并通过加压管与加压气源相连,在气压的作用下,包衣溶液从容器中通过出液管流向出液系统。
由于糖包衣要求给糖桨保温,而薄膜包衣要求对溶液进行不断地搅拌,所以本实用新型将上述容器设计为双层可密闭容器,内层盛包衣溶液,外层与内层之间可注入加热介质,外层壁上安装有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介质的加热,以使内层中的包衣溶液保温;内层上安装有气动马达,带动桨叶旋转以搅拌溶液。加热和搅拌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为了操作方便和安全,在加压气源与容器之间装有换向阀,换向阀与容器之间有一导管连通,能保证在抽液时给容器加压,停止抽液时给容器卸压;换向阀上安装有一个消音器,以便消除卸压时产生的噪音。一般情况下换向阀选用二位三通换向阀即可。
为了达到包糖衣和包薄膜衣通用的目的,出液系统设计为滴管和喷管可换结构。
本技术方案中的加压气源选择使用了空气压缩机。
同时,为了控制包衣溶液的流速和计算流量,出液管上装有节流阀和流量计。为了控制送液时溶液的通断,在出液管上安装有截止阀,在需要送液时,截止阀打开,在不需要送液时,截止阀关闭。
截止阀的阀芯与一个气缸的活塞杆连动,有杆腔通过导管与二位三通换向阀的出口相连,换向阀进口与加压气源相连,截止阀的动作通过换向阀控制气缸活塞杆的运动而实现;排气口与消音器相连,以消除卸压时排气所产生的噪音。
另外,密闭容器的内层上部安装有压力安全阀,并开有可密封的加液孔,密封盖采用透明材料,因此可以通过加液孔观察容器内的液面高度;内外层下部都装有引出管,引出管的外端部装有阀门(例如水龙头)用于换液和清洗;同时,为了方便移动,容器的底部安装有带锁死功能的滚轮,以便容器的移动和锁死。
为避免在干燥时出现滴液现象,在出液管上引出一导管连到换向阀上,中间安装有单向阀,当停止抽液时,压缩气体通过单向阀进入出液管将管路中的残液吹到出液系统。为实现上述功能,所选用的换向阀为三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加压送液装置,大大地提高了加压管,出液管的寿命;采用了密闭容器后,容器中的有机气体不会泄漏,从设计上放弃采用电机驱动的蠕动泵,这些都有效地防止了爆炸事件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包糖衣和薄膜包衣通用的送液装置
图2是薄膜包衣的送液装置
图3是另一薄膜包衣送液装置
图4是包糖衣的送液装置
图5是带吹残液功能的通用送液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76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