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热压模具构造改良无效
申请号: | 98207964.8 | 申请日: | 199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34533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27 |
发明(设计)人: | 钟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金龙 |
主分类号: | B29C35/04 | 分类号: | B29C35/04;B29C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诚芝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热压 模具 构造 改良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真空热压模具构造改良,其利用精简的模具当真空罩使用,配合在模具上设置封圈容置槽,内置一封圈(packing)及设一抽真空通孔,以连接抽真空管接头,将模具内空气抽真空,再施予热压成型即可,藉此,使模具兼具真空罩的效果,既可免除真空罩及机台等的复杂设备,又可达到与真空罩相等的热压效果;更有甚者,由于容置空间大幅缩减,留在模具内的空气量甚微,使得抽真空作业瞬间即可完成,而大幅缩短制程时间,简化操作手续,同时达到降低设备费用及制作成本的目的,以大幅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按,一般橡胶产品多采用热压模制方式制作,亦即,将含有硫的橡胶块原料置于模具内,再予热压成型,由于内含空气,使橡胶加硫热压温度约维持在120℃左右,热压效果不甚理想,必须延长热压时间,使得制作时程耗时相当长,成为大量生产的障碍。
于是,业者研拟出真空热压方式制作橡胶产品,亦即将模具内外的空气抽出使成真空状,再施予热压成型,藉此,令热压温度可达到180℃~200℃,以缩短热压时间及提高产品质量者。如第1图所示,即为常规式橡胶真空热压成型机,其包括在一机台10上设置一对上模具16、下模具17,于上、下模具16、17外壳置真空罩上盖14及真空罩下座15,该真空罩上盖14及下模具17分别藉由一上气缸12及一下气缸13而作动,使其沿机台10的四支导引柱的导引装置11、11上下推移,通常在操作时,系先由下气缸13将下模17先行上推,再由上气缸12将真空罩上盖14连带上模16往下推移,使上、下模16、17先行接合,再令真空罩上盖14与真空罩下座15密合,并将真空罩内的空气进行抽真空,最后再对橡胶施予热压成型。此一改良装置虽可使热压温度迅速升高而缩短热压时间,但机台上真空设备复杂,操作麻烦,而模具设在机台上时,其引导装置要与机台相同方能操作,故模具需作得较大些,而真空罩要大到可令模具打开的容许空间,使得真空罩所占的空间相当大,要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必得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此亦为该种真空热压成型机的一大缺点。
因此,如第1图所示的常规真空热压成型机,虽较非真空式热压机具更省时,惟其耗费在抽真空过程上的时间亦不容忽视,且成为阻碍生产速率的一大因素,且其机台设备复杂,花费成本及维修费用相对高昂,而庞大的机台及真空罩更占据了极大的空间,凡此皆无形中造成业者的负担,亦使的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
有监于上述常规真空热压成型机的多项缺点,如设备复杂、成本高、操作麻烦、真空罩及模具均相当大,占空间且抽真空耗时,徒增生产时程等缺失,本创作人遂改良完成本创作的「真空热压模具构造改良」,以达到大幅缩短橡胶热压成型时程,并可以简单的模具设备即可快速完成抽真空及热压成型的制作,既经济又省时,实为业者的一大福音。
易言之,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热压模具构造改良,其构造精简、体积小、内含空气量少,可在瞬间内完成抽真空作业,而大幅缩短橡胶产品的制程。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而热压成型效果良好的真空热压模具构造,以大幅降低设备费及维修费用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也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热压模具构造改良,其操作极其简便快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功效及特争兹配合下附图式详细说明。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为常规真空热压成型机台设备简易示意图;
第2图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第3图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公模部份剖面图;
第4图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真空热压模具构造的部份纵剖视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
4真空管接头 6公模
61突部 62结合孔
63封圈容置槽 64溢料收集槽
65真空通孔 7绞链装置
8母模 81凹部
82突柱 9封圈
91中空弹性部
如第2至4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真空热压模具构造改良系由一公模6、一母模8及一连接公、母模的绞链装置7所构成。其中,公模6与母模8系藉该绞链装置7而达成可掀开方式的枢接构造(如第2图所示),于公模中间主要位置上依所设计物品的图形设有多数个突部61(相当于计算机的按钮),于其四角隅位置各设一定位结合孔62,而于母模8上则对应于该等突部61设同形凹部81,并于其四角隅位置各对应设置一定位结合突柱82,俾该公模6与母模8可藉的紧密扣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金龙,未经钟金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79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旅行多功能盒
- 下一篇:包装袋、包装盒封口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