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兼具喂奶和喂药功用的奶瓶无效
申请号: | 98208004.2 | 申请日: | 199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32624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30 |
发明(设计)人: | 潘秋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秋保 |
主分类号: | A61J9/00 | 分类号: | A61J9/00;A61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建军 |
地址: | 215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具 喂奶 功用 奶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奶瓶,特别是一种可同时喂奶和喂药的奶瓶。
在实际生活中,婴儿的喂药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目前多数情况下仍采用“原始”的方法,例如用勺或针筒硬灌的方式。这样婴儿回药和呛药事故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同时由于药量也很难给予控制,也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近几年也有相应的专利技术公开,比较好的技术方案例如:CN93216964.3、CN94240273.1两专利,它们都公开了一种在瓶内设置类似针管式的装置,可将药液通过导管(或细管)推入奶嘴部,达到奶或药的同时进给。这样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实现喂药和喂奶的双重作用,但其与传统奶瓶的概念相差至远,结构复杂且奶液和药液发生混合影响婴儿的服用效果,因而难于推广。美国专利5487750实现了婴儿用药方法的突破性革命,它公开了一种将传统的奶瓶与现有的注射器合二为一的新型奶瓶,其特点是瓶体有从其底部沿轴向延伸到瓶体内腔、直至伸入到奶嘴内腔的凹部,该凹部的顶端开有出液口,注射器可嵌入瓶体凹部内。这种结构不仅实现了喂奶和喂药同时进行的目的,而且由于其结构合理简单,很具有实用性。但这种结构在使用中,由于药液也是直接进入到奶嘴的内腔,射流直射奶嘴口部,婴儿在吸吮时会感到药味而影响服用。关键是,这种结构所形成的射流由于受到出液口的孔径和射流射程的约束存在着药液容易与奶液或果汁液发生混合的缺陷,从而也会引起婴儿服药时的不适。从该专利的说明书及附图(见图1)还可看出,瓶体底部呈平面状,在操作注射器时,使用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喂药时可使婴儿几乎不会感到药味的使用更可靠、结构更合理、操作更方便的奶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瓶体、一个与瓶体相配合的瓶盖及一个置于瓶盖内的奶嘴,奶嘴头部至少带有一个以便液体通过的通孔,所述的瓶体有一个从其底部沿轴向延伸到瓶体内腔的凹部,一个装在上述瓶体内腔凹部内的注射器,所述凹部与注射器相配合,其特征是:凹部的顶端有一个射流孔,其直径为0.8mm~1.5mm,射流孔到奶嘴头部的纵向距离为2.5cm~5.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的纵向距离为3.5cm~4.5cm。
射流孔可为直孔或锥形孔,其锥形孔的最小直径为0.8mm~1.5mm,射流孔直径的最佳范围为1.0mm~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瓶体由上腔体和底座组成,上腔体与底座相互密封连接,上腔体与瓶盖相配合,与注射器相配合的凹部制作在底座上。底座上开有便于操作注射器伸缩的扇形豁口。
同时,为了保持奶液在奶嘴中有较大的容留空间,奶嘴的形状可呈倒“U”形或呈园弧状倒“V”形,大头直径为奶嘴头部直径的2~3倍。
进一步,为了保证药液的射流细而均匀,注射器由注射塞和注射筒组成,注射塞和注射筒过盈配合。同时,瓶体凹部顶端呈塔形,与注射器的注射筒的头部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改进结构,改变了药液喷出时射流的性质,使药液在进入瓶嘴内腔的瞬间、在该空间内呈被奶液或果汁包覆状,不与奶液或其它果汁溶合,婴儿服用时不会感到丝毫不适,因而具有使用更安全、可靠的优点。同时,给药量便于控制,操作注射器也更方便、快捷。
同时,这样的结构因与传统的奶瓶、现有的注射器基本通用,因而利于人们心理的普遍接受和推广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向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奶嘴部分及进行动力试验的局部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奶嘴1、瓶盖2、瓶体3及注射器4。其中奶嘴1、瓶盖2及瓶体3的结构及组合方式与传统意义的奶瓶基本相同或相似。进一步,瓶体3有一个从其底部沿轴向延伸到瓶体3内腔的凹部31,一个装在上述瓶体3内腔凹部内的注射器,所述凹部与注射器相配合。
为了使药液从注射器4中射出的射流能准确、迅速的进入到奶嘴1内腔内,在该空间内呈被奶液或果汁包覆状,不与奶液或果汁发生溶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是:凹部31顶端上有一个射流孔33,射流孔33的直径为0.8mm~1.5mm,射流孔33到奶嘴1头部的纵向距离为2.5cm~5.5cm。如图2示出的,上述的纵向距离选为3.0cm左右;射流孔33的直径为1.0mm左右。考虑到所要求的射流要细而均匀,射流孔33做成锥形孔,其最小直径为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秋保,未经潘秋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80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燃气炉具燃烧器
- 下一篇:高级包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