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保护线路之开关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8208891.4 | 申请日: | 1998-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3352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发明(设计)人: | 余玉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玉凤 |
主分类号: | H01H77/04 | 分类号: | H01H77/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线路 开关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保护线路之开关结构。
目前,坊间上所使用之电源开关,为了达到其安全性,有针对保护线路之电源开关产生,早期之结构乃利用接触簧片表面曲张度改变,使接线片之白金接触相脱离,以达到得自动跳切断电源,惟,此一结构在反应灵敏度上,并未能有效达到其效果,因此才有进一步之结构改良,如图1揭露,该结构保护线路作用,主要系利用该弧形弹片A另端嵌卡于槽部内部壁面之嵌槽中,并设有一调整螺丝B自该由下向上穿设,穿过该弧形弹片A端未之嵌口而与该调整螺丝B之环缺口嵌合,使之可以微量调整弧形弹片A之角度,进而改变该弧形弹片A与该接触簧片C桥接之弧度,以针对不同伏特数、安培数之电源及所接之负载作一反应灵敏度之调整;由前述结构可知该特性主要在以调整螺丝B于以调整弧形弹片A之角度,来因应如110伏特或220伏特之电源使用。
惟,该前述经研究发现,虽可达到如说明之预期效果,亦由于该特性而延伸出许多缺失,使无法完全保护其线路;第一点,该开关结构于生产后,必须于每一组开关上以调整螺丝B实施调整,不但相当费时,且须调整在110V或220V两者,当一般人购买使用于家庭时,因较未具有其事业知识,因此欲行调整时,无法得知该微量调整之程度,所以调整螺丝B在一般人来说,并未能发挥其特征作用。第二点,该弧形弹片A与接触簧片C上之连动片D部份,由于连动片D设置上在使弧形弹片A及接触簧片C于行改变桥接之弧度时,为了要达到跳脱切断电源,必须再藉此连动片D向上牵引顶抵按钮E,所以在结构设置上相当繁难,而且在连动片D设置下,其弧形弹片A及接触簧片C在行改变弧度时,必须有相当一定之改变临界点超越,方可驱使连动片D行顶抵之动作,对可达到灵敏度来说,实为一障碍存在。第三点,则在该连动片D与按钮E设置之部份,由该图式揭露,连动片D系连设在按钮E之一端,因此在连动片D顶抵时,由按钮E一端施力,而将按钮E改变倾斜方向,但在按钮E实施上,若连动片D之顶抵端在按钮E上被完全压曳时,其弧形弹片A及接触簧片C在改变弧度驱使连动片D动作时,受按钮E一端上方被压曳,则无法顶抵,以致接触簧片C上之白金接点无法相脱离,亦就无法达到自动跳脱切断电源,因而容易产生电源负载过量而有电线走火之危险。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保护线路之开关结构,除了简易其结构元件外,即使在按钮被压曳情况下,仍可达到自动跳脱切断其电源,以完全保护线路,保障使用者生命财产之安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
一壳体,底端分别容纳三组接线片,其中一接线片设有一白金接点,而另一接线片上端为嵌接座,其侧旁为一槽座,其顶端设有轴心,轴心穿越驱动片与嵌接座并为其中心支点,且按钮压块设置于其上端;
一弧形弹片,可经由外力形变产生压曳或扩张呈弯曲状,陈设于前述槽座上;
一双金属片,一端与前述驱动片相接,另端则嵌设于弧形弹片前端之容置槽上,并在一处设另一白金接点。
由驱动片内之轴心与弧形弹片底端构成一假想中心线,使双金属片受电源负载产生过热时,由中心线之右端弯曲移位至左端,以形成两白金接点相脱离,达到自动跳脱切断电源。
其中前述弧形弹片之底端为V形端,配合槽座上具倾斜面之V形槽,令弧形弹片于扩张状态呈现倾斜型,以增加其反应灵敏度及增中弧形弹片底部使用长久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利用弧形弹片设在壳体之槽座上,其前端搭接具白金接点之双金属片,同时于双金属片另端连接至按钮压块之驱动片,便使弧形弹片与双金属片构成连动,使当电源负载时,其双金属片产生形变略弯曲,顺势连动该弧形弹片改变其倾斜弧度,而得以令双金属片之白金接点脱离接线片之另一白金接点,进而达到产生自动跳脱切断电源。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系习用品之组合剖面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之组合剖面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开启开关正常使用状态之剖面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电源超过负载自动跳脱切断电源之动作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壳体槽座与弧形弹片设置实施图。
本实用新型由壳体1、弧形弹片4、双金属片5及按钮压块6等所构成,谨请图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玉凤,未经余玉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88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