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腔通气式网状附药止血气囊无效
申请号: | 98210546.0 | 申请日: | 199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4278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献;秦法军;华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智献;秦法军;华玮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A61M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8000 河南省鹤壁市山***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腔 通气 网状 止血 气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鼻腔医疗器械领域,用于鼻出血及鼻腔内手术后止血,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克服了以往油纱条填塞压迫止血以及光面囊压迫止血带来了并发症。
目前临床应用的鼻腔止血气囊主要有光面止血气囊,通气管一端外附有止血气囊,充气后气囊表面为光滑面,靠膨胀平面接触压迫止血,通气管末端内径极小约1mm,通气量极低,其内有与气囊相通的导气管通过,用来给气囊充气,气囊膨胀后压迫鼻腔内出血点或创面,从而达到止血作用。
现有产品不足之处在于:1、光面止血气囊,其表面均为光滑面,止血气囊充气后,单纯靠平面接触压迫止血,压迫时间过长易导致受压部位粘膜供血不良,以至发生缺血性坏死,同时受压部位供血不良,且不利于血液自凝。2、充气后的止血气囊因表面光滑易发生前后移动;定时放气减压,均影响疗效的巩固。3、双侧鼻腔同时用气囊止血时,鼻腔不能通气,只能用口呼吸,病人会出现进食饮吞咽困难,咽部干燥疼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鼻腔止血气囊避免受压部位粘膜供血不良以至出现粘膜缺血坏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双侧鼻腔进行气囊止血的同时又能保持鼻腔通过湿润的空气,避免用口呼吸引起的咽部干燥、疼痛,抽取时十分方便,病人无痛苦。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对原止血气囊进行了改进,止血气囊充气后,由原表面光滑改为表面呈网格状或凸凹不平的止血气囊(2);由原单纯平面压迫止血改为网格状或凸凹不平压迫止血;凸处压迫创面止血,凹处对创面压力小,且在凹处附有止血药粉。本实用新型根据鼻前庭的解剖结构特点,在止血气囊(2)有前端设置一个小气囊(3),使两气囊成一大一小结构,止血时小气囊(3)位于鼻前庭内,防止网状附药气囊(2)前后滑动,以巩固止血疗效。
本实用新型对通气管(1)进行了改进,增大了该管的内径,前后径等大,尽可能使空气经鼻腔通过,便于吞咽饮食,并在通气管(1)前设置空气加湿过滤装置,以接近正常生理,消除或减轻咽部干燥疼痛。
本实用新型对导气管(4)(5)作了改进,使导气管(4)(5)粘附于通气管(1)的外周,增大了通气管(1)的内径,增加通气管(1)的通气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如附图所示:
临床应用情况说明:
本鼻腔通气式网状附药止血气囊,在未充气时放入鼻腔的需止血部位,通过导气管(4)向网状附药止血气囊(2)充气膨胀,压迫出血部位,同时止血药粉与创面血液反应止血,使出血停止,关闭导气管(4),再通过导气管(5)向固定气囊(3)充气,根据出血前后部位,固定气囊(3)可位于鼻孔外或鼻前庭内,防止网状附药气囊(2)前后滑动,关闭导气管(5)以巩固疗效。通气管(1)是本实用新型的骨架,网状附药气囊(2)、固定气囊(3)充气后,管腔不变形,确保该管通气,观察出血停止再在通气管(1)前安插空气加湿过滤器(7),最后外固定。止血24小时一48小时后依次放松导气管(5)、导气管(4),观察出血情况,无出血时可以抽去该气囊,若仍有出血可再次充气止血,延长压迫止血时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产品相比有如下优点:
1、止血气囊表面呈网格状或凸凹不平,凸处压迫止血,凹处压力小,血供良好有利于血液自凝,同时避免了平面压迫创面导致粘膜片状缺血坏死;更为突出的优点是该气囊表面凹处附有止血药粉与创面血液相遇反应止血,从而达到压迫止血、血液自凝、创面药物反应止血,三者联合止血的效果。
2、该气囊止血的同时,能保持鼻腔通气,便于吞咽饮食,避免用口呼吸。
3、空气经过加湿过滤后通过鼻腔,以接近正常生理,消除或减轻咽部干燥疼痛。
4、该气囊通气后,不会发生前后移动,有利于止血疗效的巩固。
5、该气囊放气后,抽去十分方便,病人无痛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智献;秦法军;华玮,未经刘智献;秦法军;华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05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