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驱动变速三轮车无效
申请号: | 98210963.6 | 申请日: | 199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4544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林 |
主分类号: | B62M23/00 | 分类号: | B62M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560***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变速 三轮车 | ||
本实用新型涉交通运输工具中,一种无中间传动机构的人力变速三轮车。
目前,公知的三轮车(本文件所指三轮车,为一轮在后的倒三轮),一直沿用与自行车相同的牙盘、链条、飞轮机构进行力传递驱动。这种传动方式的力摩擦损耗,对三轮车来说,实际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因为三转车不象自行车那样,如不采用大牙盘与小飞轮的传动比,就难以甚至无法达到传统自行车的行驶速度。而三轮车正是因为这种传动摩擦损耗及阻力大的原因,一直无法采用实用的变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三轮车,它能从根本上避免通过链条、牙盘、飞轮进行传动及变速而产生的力摩擦损耗,且具有结构简单实用耐久的变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传统三轮车的后轮半径增加二分之一,也即约十五厘米,称为驱动轮。两脚拐分别与驱动轮轴的两端固定相连。在驱动轮轴上设有通过丝口与之固定相连接的棘爪,驱动轮轴筒一端,设有通过丝口与轴筒固定相接的内齿式棘轮。驱动轮轴两端(脚拐内侧)通过滚动轴承与车后架相接。蹬动脚拐时,驱动轮轴通过棘爪棘轮的作用,使驱动轮前转。如此该新型的车速仍比传统车略慢,为此,该新型采用脚拐长短可变的方法,通过改变蹬转周期来改变蹬转频率的方法进行变速,而解决车速慢的不足。这种变速拐由拐筒、拐栓、拨拐机构构成。拐筒与驱动轮轴固定相接,为圆筒形中间部分有沟槽,沟槽的一侧边沿上设有卡齿。拐拴为圆柱形,从拐筒中穿过。拨拐机构由拨架、卡栓、推启栓为主构成。卡栓的中间部分装在拨架上的卡栓筒内,推启栓的中间部分装在拨架上部的拨架框中。拨架的下端,穿过拐筒沟槽与拐栓固定相接。当用脚向前或向后推动推启栓时,推启栓上的斜面使卡栓克服卡栓筒内推力弹簧的作用,离开拐筒上的卡齿,则拐栓随拨架向前或向后串动,而实现变速。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该新型从根本上避免了链条、牙盘、飞轮及链条节之间的力传递摩擦损耗,可省力约百分之三十,且具有可靠实用的变速机构,机构简单易造。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从右向侧(左)看的视图
图2是图1中轮轴部分放大后分解图
图3是右脚拐朝前与地面平行时从右向侧(左)看的视图
图4是右脚拐朝前与地面平行时从前向后看的视图
图中1、前轮2、驱动轮3、右拐拴4、左拐筒5、拨拐机构6、左拐栓7、车后立架8、车座9、棘轮壳10、把手11、连接丝口12、棘轮齿13、轴档14、棘爪架15、棘爪16、滚动轴承17、驱动轮轴18、轴丝口19、右拐筒20、连轴筒21、卡齿22、拨架23、卡栓筒24、后拉簧25、卡栓26、推栓盖27、前拉簧28、推启栓29、拨架框30、卡栓拐31、推启栓斜面32、蹬轴
在图1中,驱动轮(2)的半径比传统车约大15厘米,其轴筒的一端与棘轮壳(9)固定相接,驱动轮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车后架(7)相连。左右脚拐相同,由拐筒(4)拐栓(6)拨拐机构(5)构成,在驱动轮轴的两端与之固定相连。
在图2中,内齿式棘轮由棘轮壳(9)棘轮齿(12)构成,通过连接丝口(11)在驱动轮轴筒左端与之固定相接。轴档(13)通过丝口固定在驱动轮轴(17)的丝口(18)上,与后轮轴筒通过滚珠相连。棘爪(15)的根部轴和自行车飞轮棘爪相同,下在棘爪架(14)的凹槽内。棘爪架通过丝口在轴档的外侧与驱动轮轴固定相接。滚动轴承(16)的外圈与车后架固定相接,内圆与驱动轮轴固定相接。
在图3中,右拐栓(3)装在拐筒(19)内,和拐筒有串动间隙,拐筒的两端为无缝圆筒,中间部分上有沟槽(见A-A剖面图),沟槽的内侧边沿有卡齿(21)。连轴筒(20)在拐筒中部,通过销键与驱动轮轴固定相连。拨架(22)下端通过拐筒沟槽与拐拴固定相接,卡栓(25)的中间部分,装在拨架上的卡栓筒(23)内,卡栓筒内推力弹簧的下端与卡栓固定相接,上端卡在卡栓筒壁上。卡栓的下端自然状态下处于卡齿(21)槽内。卡栓上端为卡栓拐(30)自然状态下处于推启栓斜面(31)的最低处。推启栓(28)为方条形,中间部分有斜面(31),装在扁方形的拨架框(29)内,与拨架框有串动间隙。推启栓的两端为推栓盖(26)。前拉簧(27)与后拉簧(24)分别与推栓盖及拨架固定相连。当需要变速时,用脚向前或向后推动推启栓,在推启栓克服弹簧拉力向前或向后串动的同时,通过斜面使卡栓克服推力弹簧的作用上升脱离卡齿,当推栓盖与拨架框接触时,带动拨架使拐栓向前或向后串动。
在图4中,蹬轴(32)与拐栓(3)固定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林,未经杨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0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肝肾囊肿脓肿穿刺注药治疗套针
- 下一篇:一种手握式电声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