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膜浮动均载行星减速器无效
申请号: | 98211242.4 | 申请日: | 1998-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33495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宪英;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宪英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F16H57/04;F16J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长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天平 |
地址: | 130021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膜 浮动 行星减速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中的齿轮行星减速器领域。
在行星传动中,各行星轮之间载荷的均匀分布是研究和解决行星传动的关键课题之一。按我国现行标准,两级NGW行星减速器的低速级采用行星架浮动,高速级采用太阳轮浮动(张少名主编,行星传动,第16页)以达到均载的目的。但前述低速行星架浮动和高速太阳轮浮动的实现,常需一些复杂的均载机构,例如齿爪联动均载机构,浮动环联动均载机构或十字槽联动均载机构来实现。这些机构复杂、庞大,致使减速器异常笨重且造价很高。中国专利(ZL95243413.X、CN2222264Y)报道了一种悬浮均载行星齿轮减速器,它将前一级行星架与后一级太阳轮连接在一起,行星轮与行星架都悬浮在充满润滑油的内齿圈与太阳轮的空间内。该专利中,行星轮是用轴承支撑的,并且随行星架一起浮动,浮动部件体积大、质量重。更重要的是这种悬浮得不到可靠的油膜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膜浮动均载行星减速器采用轴承支承行星架结构,各级均以行星轮浮动,省去传统的齿爪联动等庞大机构,使得浮动部件体积小,重量轻并得到可靠的油膜支撑实现均载。
本设计的油膜浮动均载行星减速器,包括输入级行星架及输出级太阳轮(16)、输入级行星轮轴(26)、输入级行星轮(27)、输入级内齿轮(28)、输入级太阳轮(24)、输出级行星架(5)、输出级行星轮轴(13)和输出级行星轮(14)等,其特征在于端盖(3)和(30)用螺钉固定在壳体(1)上,用O型环(2)和(29)密封、输入级太阳轮(24)由轴承(18)和(20)支承,用骨架油封(23)密封,并用弹性挡圈(22)将油封(23)定位;输入级行星架与输出级太阳轮(16)刚性联接在一起,(16)与其盖板(17)用四个铰制螺栓固定在一起构成输入级行星架总成;输入级行星输轴(26)以两端的轴颈与输入级行星架(16)及盖板(17)上的孔配合,输入级行星轮(27)与行星轮轴(26)间隙配合;轴(26)与行星架(16)之间以盲销防止轴相对行星架(16)转动;输入级行星架总成由轴承(15)和轴承(19)支承,轴承(15)用弹性档圈(7)和(12)限位。
输出级行星架(5)与盖板(6)之间用三个铰制螺栓固定,构成输出级行星架总成;输出级行星轮轴(13)以两端的轴颈与行星架(5)及盖板(6)上的孔相配合,输出级行星轮(14)与行星轮轴(13)间隙配合,轴(13)与架(5)之间以盲销防止轴相对行星架(5)转动;输出级行星架总成用轴承(10)及轴承(11)支承,输出级行星架(5)的轴头用O型环(9)密封;输入级内齿圈(28)及输出级内齿圈(4)用螺钉固紧在壳体(1)上;用以调整轴承的轴向串动的调整垫(8)(21)(25)分别安装在(16)、(21)和(25)上。
下面配合附图叙述本设计减速器的特点与均载传动过程。
图1是本设计油膜浮动均载行星减速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也是摘要附图。
图中:
1、壳体 16、输入级行星架及太阳轮
2、O型环 17、输入级行星架盖板
3、端盖 18、轴承
4、输出级内齿轮 19、轴承
5、输出级行星架 20、轴承
6、输出级行星架盖板 21、调整垫
7、弹性档圈 22、弹性档圈(2个)
8、调整垫 23、骨架油封
9、O型环 24、输入级太阳轮
10、轴承 25、调整垫
11、轴承 26、输入级行星轮轴(2个)
12、弹性档圈 27、输入级行星轮(2个)
13、输出级行星轴(3个) 28、输入级内齿轮
14、输出级行星轮(3个) 29、O型环
15、轴承 30、端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宪英,未经张宪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12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双层包封的卤素灯
- 下一篇:高稳灵压差自吸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