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遥控电动窗帘盒无效
申请号: | 98211674.8 | 申请日: | 199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867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忠;陈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健忠;陈健生 |
主分类号: | A47H5/02 | 分类号: | A47H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雄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遥控 电动 窗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遥控电动窗帘盒,特别适用于拉绳横趟式窗帘。
现有技术的红外线遥控电动窗帘盒采用双钮控制,按下按钮窗帘才运行,放开按钮,窗帘停顿,这样,如果窗帘较大,用户便须按下按钮一段时间,才能把窗帘由全开运行到全合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另外,微动开关安在窗帘道的两端,当窗帘在运行时碰到障碍,例如窗帘布被勾住或被窗门夹住而停顿,但又无法触动微动开关,马达继续通电便容易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用可靠,安装方便,操作容易的遥控电动窗帘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红外线编码发射器,红外线感应器,解码接收器,电子逻辑控制线路,电源开关线路,马达及减速器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末端信号产生器输出信号、手动信号分别与解码接收器并联后输入触发电路FF1的T1端,FF1的Q1端连接触发器FF2的T2端及电源继电器RLY1,FF2的Q2端连接正、反转继电器RLY2,RLY1和RLY2的开关触点串联在马达回路中;的述的温度感应器、电源开启缓冲时间线路连接触发电路FF1及FF2的R端;多个滚轮紧靠马达拖动的动轮外围,中间夹有窗帘绳索。这样在电子逻辑控制线路的作用下,解码接收器的输出信号、手动信号及末端信号产生器的信号转换为“开、停、合、停”的循环信号来控制窗帘的动态。特别是当窗帘运行到末端时,力度增大并带动微动开关触发电子逻辑线路,产生“停”信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安装方便、实用可靠、操作容易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滚轮夹绳式机械组件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力度调节弹簧结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分体式红外线感应器W接收到编码发射器发出的编码信号,输入到解码器IC1进行解码,解码信号与末端信号产生器的信号、手动信号并联,以一个三输入或的逻辑关系,把信号传输到RS触发器FF1的T1端,其中末端信号产生器的Es是一个微动开关,平时将Ce连接到正极充电,当窗帘到达末端时,Es被触动,把Ce连接到f,向R2放电,产生一脉冲信号;手动信号产生器的Ms是一个微动开关供用户作手控之用,平时Cm连接到正极充电,当用户按下按钮时,把Cm连接到向R2放电产生一个脉冲信号。所以无论是解码IC1收到合适的信号或是窗帘到达末端或是用户按下按钮,都会触发FF1、FF2,使RLY1和RLY2动作,令马达改变动态,马达的循环动态是“开、停、全、停”。这个线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三个触发信号是独立并互不干扰。RLY1是控制马达的电源开关,RLY2是控制马达的转动方向。电源开启缓冲时间线路是采用当电源开启时,“a”位由逻辑“1”慢慢地随着Rc对Cc的充电,约两秒后转为“0”,而“b”位是“a”位的崐反相,所以“b”也由“0”转为“1”。在55℃的环境下,Rt>R1,所以“c位一般也是“1”,但是如果当温度过高,Rt>R1,“c”位便变成“0”。这也是说,只有在“两秒后,没过热”的情况下,“d”才有“0”的状态,否则,“d”便输出“1”,令下一级的Q1和Q2输出“0”,使马达停顿。如图2所示,多滚轮夹绳式机械组件是由一个带动绳索1转轮2和多个滚轮3组合而成。由于这窗帘盒是针对大型拉绳横趟式窗帘而设,单靠一个转轮2来带动窗帘,很容易发生滑转现象。本实用新型连接方法是把窗帘绳索1卷入橡胶质动轮2上的绳坑内,再用多个纤维质滚轮3压着窗帘绳索1,如此,窗帘绳索1就被动轮2和外围之多个滚轮3夹着运行,原理就象录音带一样,录音带被滚轴和胶轮夹着行走。“夹绳”的好处不但可避免滑转现象,还可以减慢窗帘绳1和动轮2的亏蚀,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如图3所示,马达及减速器4的轴带动动轮2,使窗帘绳索1移动。末端状态8的微动开关Es上有一个连杆,由弹簧6力度调节丝母7进行力度调节,这个力度调节弹簧实质上是调校“末端信号产生器”的力度,即是说,马达感应到一个指定力度(可高达10公斤),便会触发电路,使其停下来,否则便继续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健忠;陈健生,未经陈健忠;陈健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16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