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炮碰碰车无效
申请号: | 98212444.9 | 申请日: | 1998-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32383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诚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诚忠 |
主分类号: | A63G25/00 | 分类号: | A63G25/00 |
代理公司: | 开封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乔玉萍 |
地址: | 475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炮 碰碰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娱乐用的碰碰车,特别是一种激光炮碰碰车。
目前,各游乐场所供娱乐用的碰碰车仍采用的为仅具有碰撞单一功能的碰碰车,该类车大多是采用天板、地板供电方式。曾有一种“无辫碰碰车”它是将地板制成极性相间的钢板场地,仅靠地板供电,但无论那种结构均存在有制造工艺复杂、投资大的不足,而且,该车在使用中也受运动场地的限制,实用新型专利公报2卷46号曾公开一种名称为“碰乐车”、申请号为85205493的专利申请,其传动部分是靠蓄电池供电,由电动机、减速器及差速器构成传动系统,它虽不受场地限制,但仍存在有制造工艺复杂、总投资大、功能单一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炮碰碰车,它不仅不受场地限制进行碰撞游戏,而且还可进行攻防对打、群体时阵模拟装甲大战游戏,其制造工艺简单,总投资小,乘座舒适、操作使用方便。
其解决方案为:在车体上部设置有炮塔、炮塔上设有激光炮操纵手柄,而车体上还设置有警灯、激光炮接收靶及烟雾发生器,车底盘上设置有五工位控制机构、两套分别用于驱动两驱动轮的悬臂驱动装置、蓄电池及控制电路,具有五工位控制功能的方向盘设置在驾驶座的前方。
悬臂驱动装置中,电机轴上设置有链轮,该链轮通过链条与驱动轮轮轴上的链轮连接,而在驱动轮与该轮轴上的链轮间的驱动轮轮轴上通过轴承设置有一轴套,电机通过支撑调节杆及紧固带与轴套连接,并且在驱动轮端的悬臂轴支架上设有减震弹簧。
五工位控制机构中,连接方向盘的中心轴一端通过万向节头与转向杆连接,而转向杆与前轮连接,并且在转向杆上连接有一用于压合转向按钮的触动杆,而转向按钮设置在与触动杆上的触头同一旋转轨迹线上的车体上。连接方向盘的中心轴上设置有一其上连接有可压合行进按钮的顶丝的套筒,并且该套筒位于车体对应位置上设置的滑块夹板内,而行进按钮设置在车体上与顶丝对应的位置处。
控制电路中,总开关与时间继电器线圈串接、发射按钮与激光炮控制装置串接,激光炮接收靶与一继电器线圈、警灯、烟雾发射器串接构成三个控制支路三个控制支路均与电源电路连接,而控制两驱动轮左、右转向的四个转向按钮分别与控制驱动轮前进及后退的四个行进按钮及可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继电器线圈串接构成四个控制支路,而该四个控制支路并联后通过设置在车依上的脚踏开关、由激光接收支路中继电器控制的一常闭接点、时间继电器的常开接点串接后接电源。由激光接收靶控制支路中继电器线圈控制的两常开接点的一端连接在该继电器常闭接点与时间继电器常开接点间,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其中一控制正、反转向的转向按钮与该支路中的继电器线圈之间。而驱动两驱动轮的电机分别通过可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继电器常开接点与电源正向及反向连接。
该车通过方向盘上推、下拉、居中的操纵或旋转方向盘即可接通控制电路使该车进入前进、后退、停车或转向工作状态,操作发射按钮即可接通激光炮发射装置,并向对方“发炮”,而当受到对方“袭击”,激光接收靶将接收到信号使该车原地打转的同时车上警灯闪烁并放出烟雾。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蓄电池供电及可分别驱动两驱动轮的悬臂驱动装置,并具有五工位控制机构和与其对应的电控制部分及激光炮控制部分,使得该车不仅制造工艺简单、总投资小、便于维修,而且与已有技术相比游艺功能大大增加,除可进行碰撞游戏外,还可进行攻防对打及群体对阵模拟装甲大战,提高了该项娱乐的知识性、趣味性、惊险性、刺激性。其乘坐舒适、操作使用方便。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悬臂驱动装置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悬臂驱动装置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五工位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向视图。
图8为图6的B-B向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控制原理图。
图1、图2、图3中,车体底部设置有一前轮(2)及两驱动轮(3)、车底盘(1)的[型槽内嵌入有充气胶圈,炮塔(6)设置在车体的前上部,而激光炮操纵手柄(5)及具有五工位控制功能的方向盘(4)分别位于炮手座(8)及驾驶座(7)前部,激光炮接收靶(Q)、警灯(R)、烟雾发生器(Y)均设置在车体尾部。五工位控制机构、两套悬臂驱动装置以及蓄电池(11)均固定连接在车底盘(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诚忠,未经张诚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24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构造改良的海报
- 下一篇:金属管件坡口加工专用铣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