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逆自动调心托辊无效
申请号: | 98213321.9 | 申请日: | 199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2963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庆 |
主分类号: | B65G39/16 | 分类号: | B65G39/16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 代理人: | 杨妙琴,蔡淑媛 |
地址: | 454002 河南省焦***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逆 自动 调心托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逆自动调心托辊,适用于带式输送机。
目前使用的调心托辊,有双向锥形调心托辊、双向锥头调心托辊、挡辊式调心托辊等,这些托辊的槽角都是固定的,当胶带与辊子接触不良时,不能调整。双向锥形调心托辊的旋转支架为分体式结构,动作不协调,调偏能力低。双向锥头调心托辊和挡辊式调心托辊的旋转支架虽为整体结构,但因刚性差,运转既不平稳又不可靠,且对胶带边缘磨损大,胶带易开胶。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回转阻力小,调偏能力强,灵敏度高,运转时既平稳又可靠的可逆自动调心托辊。
要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它包括上调心托辊和下调心托辊两部分,上下调心托辊都由一组辊子、旋转支架和横梁组成,上托辊有一个圆柱形辊子,两个锥形辊子,下托辊有两个锥形辊子,其结构特点是:上下旋转支架分别由上下槽形梁、固定边支柱、移动边支柱、固定铰支柱、转动铰支柱、中心轴和道轨组合而成,上下横梁分别由上下横梁支架、托轮组和底座组合而成,辊子分别装在上下旋转支架的支柱上,上下旋转支架分别通过中心轴、滚动轴承和底座装在上下横梁上,托轮组托着道轨。
本实用新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合理、简单,调偏角度大,灵敏度高。
2、锥形辊子为胶面辊子,且槽角可调,能保证辊子与胶带接触良好,回转力矩大。
3、槽形梁为整体的,其中心轴用滚动轴承支撑,槽形梁两侧又有托轮组的辅助支撑,所以在运转过程中阻力小,且平稳可靠。
4、不损坏胶带边缘,且能对胶带进行可逆自动调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道轨与托轮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心轴与底座装配关系示意图
附图中:1螺栓紧固件 2固定边支柱 3移动边支柱 4上锥形辊子 5上槽形梁 6道轨 7托轮组 8圆柱形托辊 9底座 10上固定铰支柱 11销轴12转动铰支柱 13上横梁支架 14胶带机中间架 15下横梁支架 16下锥形辊子 17下固定铰支柱 18下槽形梁 19单列向心球轴承 20单列推力球轴承21孔用弹性挡圈 22轴用弹性挡圈 23中心轴 24盖板
图1、图2、图3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它包括上调心托辊和下调心托辊两部分。上下调心托辊都是由一组辊子、上下旋转支架和上下横梁三部分组成的。
辊子:上调心托辊有三个辊子,一个圆柱形辊子8,两个锥形辊子4。下托辊有两个锥形辊子16。上下锥形辊子均为胶面的。
上下旋转支架:由边支柱、中支柱、中心轴和道轨组合而成,即在上下槽形梁5、18上都焊有固定边支柱2、道轨6、固定铰支柱10、17和中心轴23,转动铰支柱12通过销轴11与固定铰支柱10、17铰接,称为中支柱,移动边支柱3通过螺栓紧固件1与固定边支柱2连接。边支柱呈弧形,固定边支柱2上用于连接移动边支柱3的孔是长孔,移动边支柱3可在长孔内上下活动,以便调正锥形辊子4、16的槽角。
上下横梁:由横梁支架、托轮组和底座组合而成,即在上下横梁支架13、15上都有用螺栓紧固件1固定的托轮组7和底座9,底座9固定在横梁支架中心处,托轮组7的位置与道轨6相对应。托轮组7托着道轨6对旋转支架起辅助支撑作用,道轨6两端的弯头用于限制旋转支架转角的大小。
上述三部分是这样组装的,首先将旋转支架与横梁连接,其步骤如下:
旋转支架的中心转轴23,通过单列推力球轴承20、单列向心球轴承19,分别安装在上下底座9孔内,再把孔用弹性挡圈21装在底座孔的挡圈槽内,轴用弹性挡圈22装在中心轴的挡圈槽内,最后将盖板24用螺栓紧固件1固定在底座下面,旋转支架与横梁即连接好了,然后再装辊子,圆柱形辊子8的两轴端扁方分别卡在两个固定铰支柱10的U形槽内,两锥形辊子4的轴端扁方卡在移动边支柱3的U形槽内,大头轴端扁方卡在转动铰支柱12的U形槽内,构成上调心托辊。下锥形辊子16小头轴端扁方卡在下移动支柱的U形槽内,大头轴端扁方卡在下转动铰支柱的U形槽内,构成下托辊。
使用时,上下调心托辊都固定在胶带机中间架1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庆,未经李大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33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