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防地震灾害自动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98213461.4 | 申请日: | 1998-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4019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杨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祖文 |
主分类号: | G08B21/00 | 分类号: | G08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53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防 地震 灾害 自动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防地震灾害自动报警器。
地震和到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就目前科学技术发展而言,人类尚无法阻止地震灾害的发生,而地震灾害的发生又是随机的,因此对地震灾害严密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已经发展到能进行准确的地震预测;不过现在所说的预测,是从宏观角度、就地质运动情况而言,作出一种大时间范围内和大地域范围内的预测,尚无法象预报天气、日蚀月蚀那样在时间、地点上作出精确预报。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危害极大,现有技术还没有对付它的好办法。
地球没有地震死角,人类自有文字以来,就有地震记载。从历史资料看,我国2000个县中,就有1600个县有过地震记载。地震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张衡地动仪”,开创了人类用仪器观测地震的历史。从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记录波图(下图)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地震灾害临震前,地壳就有轻微的震动,上图中的p-s段及s-L段就是震前先兆。但人们对震前先兆难以察觉,地震灾害往往是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猛扑过来,房倒屋塌,损失巨大,伤亡惨重。全球没有一个对地震灾害设防的城镇和乡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预防地震灾害自动报警器,它能在临震前自动报警,用报警的方式提醒人们地震灾害即将来临,使人们在临震前撤离、转移到室外安全地点,地震灾害来临时,虽然房倒屋塌,但无人员伤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震前先兆感应器、光控电路、报警电路三部分组成,组装在一个密封性能好、不透光的塑料外壳内,将其安装在刚性建筑物外墙内侧,使其通过墙体与地壳接触,连成一体。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震前先兆感应器中,将一个被柔软导电吊线悬吊着的不锈钢圆锥体,悬吊在由不锈钢簿板卷制成的圆筒体中心,圆筒体固定在外壳底板上,圆锥体悬吊点的水平投影,与圆筒体的圆心点重合,且其二者之间有间隙,不相接触,平时被悬吊着的圆锥体呈垂直、静止状态;当有震前先兆现象出现、地壳产生轻微震动时,固定在墙体上的预防地震灾害自动报警器与地壳同步震动,这时震前先兆感应器中被柔软导电吊线悬吊着的不锈钢圆锥体,必然随之产生摆动,与不锈钢簿板卷制成的圆筒体相碰撞,使震前先兆感应器的阻性负载电回路导通,白炽电灯泡发亮,这是震前先兆感应器将其对震前先兆产生的感应,以光的形式输出,作用于光控电路上,光控电路被触发,使报警电路中的小型继电器线圈通电,实现自动报警;且警铃长鸣;只有断开电源开关后,才会停止报警。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当有震前先兆现象发生时,本实用新型就能自动报警,以报警的方式提醒人们,地震灾害即将发生;本实用新型对地震灾害设防,结束了人类面临地震灾害没有设防的历史。
本实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说明书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线路图。图中三个虚线方框,分别代表本实用新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虚线方框“1”.震前先兆感应器线路图 “A”.不锈钢圆锥体 “C”.悬吊着“A”的柔软导电吊线 “B”.不锈钢簿板卷制成的圆筒体 “m”、“n”.两个电连接点 “D”.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外壳 “W”.白炽灯泡 虚线方框“2”.光控电路线路图 “R”.碳膜电阻 “Rcds”.光敏电阻 “TK”.开关管 “G”点.开关管的控制节点虚线方框“3”.报警电路线路图 “J”.小型继电器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继电器触点“H”.报警器材(如警铃) “K”.报警电路上的电源开关 “a”.电源相线 “b”.电源零线“~220v”.电源电压。
在附图中,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外壳“D”,其密封性能好、不透光,外形是一个长方体,正面是一扇能开、能关、能锁的门;本实用新型的三个组成部分——震前先兆感应器、光控电路、报警电路,组装固定在外壳“D”内;“D”被用户固定安装在刚性建筑物外墙内侧;报警器材“H”和电源开关“K”则安装在有人工作、休息或有人值班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祖文,未经杨祖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34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水隔离浆体输送器
- 下一篇:一种温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