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民宅基础小桩构件无效
申请号: | 98214053.3 | 申请日: | 199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3756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厚;徐迅;贾晓峰;林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厚;林德华;贾晓峰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科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钢 |
地址: | 15004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民宅 基础 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中民宅地基基础构件,特别适于低层民宅建筑、板块式结构民宅建筑的地基基础构件。
我国现在常见的民用住宅基础大致分为三种基础构件,花岗岩石基础、碎石混凝土基础、砖混结构基础。花岗岩石基础是指基础地槽的基础构件主体的花岗岩石,砌在规定的尺寸限制的地槽内,并且要预留出各种管线的出入口。采用花岗岩石为构件的房屋基础成本高、施工期长、劳动强度大、耐寒防潮性均不理想。碎石砼基础是以碎石与混凝土为基础构件,钢筋网为骨架制作的房屋基础,其施工难度比花岗岩石基础还要大,不足之处与其相似。砖混结构基础,成本比前两种基础略低,但也存在着使用寿命短、易变形等多方面不足。这三种房屋基础的通病在于,易变形、耐冻能力差,都需要挖地槽,做好基础以后,都需要回填土方,隔潮防水性都很差,房屋墙体易受地下潮湿水气的影响,缩短了整体房屋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民宅基础小桩构件运用到民宅基础上以后,就能在根本上避免传统民宅基础的弊病。这一小桩构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却能够达到施工简单快捷、材料成本低,筑成的房屋基础使用寿命长等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民宅基础小桩构件,由桩体外壳、钢筋、混凝土组成,其特征在于桩体外壳长度为2500mm至5000mm,粗细为130mm至350mm;钢筋是插入桩体外壳之中;混凝土灌入桩体外壳之中。桩体外壳的顶部是尖头。
用这种小桩构件制作的房屋基础与传统构件做成的房屋基础相比较有如下优点:小桩构件做基础,由于直接夯入,可以省去人工挖土方开地槽的过程,省时、省力、省费用;在高寒地区可以防止由于气温低而造成的基础裂逢和变形;以小桩构件做基础,可以将预制地梁担落在小桩上,地梁与小桩共同形成桥式房屋基础,各种管道线路,均不必破坏墙体基础,而且施工自如;小桩与地梁组成的房屋桥式基础,可以避免地下潮湿水份通过基础向墙体延伸的现象,使墙体的使用寿命延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中构件外壳[3]、钢筋[1]、混凝土[2]、顶部[4]。下面结合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一种圆柱型的民宅基础小桩构件,桩体外壳[3]用铁皮做成圆柱壳体,通体长的钢筋[1]插入壳体,桩体外壳的顶部[4]为尖头,将混凝土[2]灌满壳体,震实养生达到规定强度后即可使用。
实施例2,如图2。一种六棱柱型的民宅基础小桩构件,桩体外壳[3]用铁皮做成六棱柱壳体,通体长的钢筋[1]插入壳体,桩体外壳的顶部[4]为尖头,将混凝土[2]灌满壳体,震实养生达到规定强度后即可使用。
实施例3,如图3。一种四棱柱型的民宅基础小桩构件,桩体外壳[3]用铁皮做成四棱柱壳体,通体长的钢筋[1]插入壳体,桩体外壳的顶部[4]为尖头,将混凝土[2]灌满壳体,震实养生达到规定强度后即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厚;林德华;贾晓峰,未经张厚;林德华;贾晓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4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