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涂膜转写具无效
申请号: | 98214234.X | 申请日: | 1998-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33940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22 |
发明(设计)人: | 光谷良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寿 |
主分类号: | B41J29/36 | 分类号: | B41J29/36;B43L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巨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写 | ||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涂膜转写具,尤指一种借由将涂膜转写带上的涂膜层转涂于被涂覆面上可做为消字器,标记笔或合成糊涂敷具等使用的涂膜转写具。
以往这种涂膜转写具已有如日本专利特开平5-58097或5-178525号公报所揭示,这些已揭示的涂膜转写具的构成在于卷绕有涂膜转写带的送带卷轮上设有大齿轮,另于用以卷收已经使用过的带子的卷取轮上设有小齿轮,当使用时,涂膜转写带是自送带卷轮送出,当送带卷轮旋转时,卷取轮以大小齿轮的传动而旋转,卷取轮便可自动地将用过的带子卷取。
然而,这种习知的涂膜转写具因构成具有大小齿轮,有组成零件数量多且不能廉价生产和问题。
再者,在使用涂膜转写带时,送带卷轮的半径会渐渐变小,同时卷取轮的半径会渐渐变大,因此,送带速度将随卷取轮的半径变大而变慢,同时卷取速度却会变快,而无法保持同步以致带子受到过大的拉力的问题,所以,必需将送带卷轮或卷取轮构成可打滑游动的构造,致使造成构造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廉价生产,且能以简单的构造始终保持涂膜转写带的送带和使用过的带子卷带速度同步的涂膜转写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涂膜转写具是由一个外壳,分别可旋转自如地设在外壳内部的一个外面卷绕有涂膜转写带的带卷轮,及一个用以把送带卷轮送出的已使用过的带子卷收的卷取轮所构成;其特点是:送带卷轮的外周面与卷取轮的外周面能经常保持接触,送带卷轮连接带子和同步旋转的卷取轮。
又,本实用新型的涂膜转写带自送带卷轮送出时,送出卷轮便会涂膜转写带所带动而旋转,由于送带卷轮与卷取轮是经常以外周面相互接触,送出卷轮便与卷取轮反方向旋转,因此可使卷取轮自动卷取使用过的带子。
又,按本实用新型的涂膜转写具有另一特点为卷取轮与送带卷轮两者中至少一方设有能赋予往另一方相靠的弹性力的弹性装置。
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特点为,上述弹性装置是和可旋转地支持卷取轮及送带卷轮中任一方的支持轴一体形成。
由于本产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涂膜转写具可廉价生产并始终保持涂膜转写带的送带和使用过的带子卷带速度同步进行。
通过以下附图,对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新型的涂膜转写具的第1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视图。
图3是第1实施例的涂膜转写具的正视图。
图4是沿图1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表示涂膜转写具的所有的涂膜转写带使用后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涂膜转写具的第2实施例的相当于图1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6的7-7线的剖视图。
如图1至4所示,一种涂膜转写具,是由一个外壳10,分别可旋转自如地设在外壳10内部的一个外面卷绕有涂膜转写带16的带卷轮,及一个送带卷轮18送出的已使用过的带子22卷收的卷取轮24所构成,其特点是送带卷轮18的外周面与卷取轮24的外周面保持接触,送带卷轮18连接用过的带子22和同步旋转的卷取转24;该卷取轮24与送带卷轮18两者中至少一方设有能赋予往另一方相靠的弹性力的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是与可旋转地支持卷取轮24及送带卷轮18中任一方的支持轴12a一体成形。
所述外壳10是由铰链部10a而可开闭的上盖10b及下盖10c所构成。上盖10b及下盖10c用卡止部10d的卡止作用相互闭合而形成有一内部空间,且在外壳10的前端形成有一开口11(参照图3,4)。
外壳10的内部空间如图2所示,在下盖10c内面形成有向内部空间突起的突起部10e、10f,另有一固定板12由其上所设的孔嵌合在各突起部10e、10f上而固定于下盖10c内面,其中一个突起部10f是嵌入固定板12的圆筒形第一支持轴12a内。
再者,固定板12的上面另戴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可动板20。可动板20设有可供上述固定板12的第一支持轴12a及自固定板12上突出的突起部12b滑动自如地嵌合的长孔20a、20b,借此而使可动板20可在固定板12上面沿长度方向滑动。又,可动板20的中央部设有开口20c,另在开口20c内形成有与固定板12成型一体的多曲折形弹性部20d,弹性部20d借此多曲折形部的变形而可伸缩自如,且借助其材料本身原有的弹性而具有相当强的弹性力。弹性部20d的前端是卡合在固定板12上所突设的第二突起部12c,此外,在上述开口20c与长孔20b之间形成有圆筒形的第二支持轴20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寿,未经株式会社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4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