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烃民用燃料气化器无效
申请号: | 98216853.5 | 申请日: | 199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339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8 |
发明(设计)人: | 赵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鉴明 |
主分类号: | F24C5/02 | 分类号: | F24C5/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金华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劳卫民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民用 燃料 气化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轻烃液体燃料的气化装置。
轻烃液体燃料是以C5-C6烷烃为主要成分的轻油型燃料。裂解碳五是石油化工生产的副产品,目前还不能够完全作为化工原料和产品使用。因其具有高热值、低成本、燃烧无污染等优点,可作为农村生活优质燃料的补充。这一方面的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它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此农业部发布了《轻烃民用燃料》和《轻烃民用燃料灶具》二个强制性标准,用以规范管理。当前使用的一些气化器结构过于简单,由于液体燃料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所以会产生燃烧不稳定,用后残碴较多,使用场合单一等缺陷,甚至存有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气化器,使得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轻烃液体燃料,方便用户使用,并进一步确保安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将原来整体式的贮油、气化罐改成分体式,设置一个连通器式的气化室,与贮油罐相隔离,气化管插在气化室中,只对气化室内的部分燃料气体,而不直接对整个贮油罐内的液体燃料进行气化。气化管的头部喷嘴设计成莲蓬形。该气化器的增压气泵为交直流两用无级调压泵,压力可在0.01-0.04MPa之间调节,流量可达1500L/h。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相当于气化室将贮油罐内的整罐轻烃液体燃料分隔成为一个小单元,这样液体燃料中各组分沸点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就大为减少,气化管的莲蓬形喷嘴使得空气与燃料混合更充分,使用本实用新型气化器不需添加任何催化剂,气化室内的燃料与增压气泵输入的空气快速有效地气化混合,这样使用时整罐燃料燃烧的火焰趋于稳定,正因为各组分气化均匀有效,所以用后残液也所剩无几,一般小于5%。
上述设计使得气化所需的压力较小,采用低压力、大流量的气泵有利于使用安全。调节增压泵的压力大小,同一气化器装置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场合。气泵电源为交直流两用,一次充电后可使用6-8小时,十分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油孔;(2)电源插座;(3)蓄电池;(4)气泵;(5)角阀;(6)气压表;(7)出气喷;(8)油气分离器;(9)气化室;(10)气化管;(11)轻烃燃料;(12)莲蓬头;(13)排污孔;(14)拉筋;(15)贮油罐;(16)隔板;(17)阻火器;(18)气压调节开关。
在图示实施例中,贮油罐(15)上部用隔板(16)隔开,中间用拉筋(14)固定。在贮油罐外侧设置一个专门的气化室(9),其底部与贮油罐连通,气化管(10)插在气化室中,喷嘴(12)呈莲蓬状,气化只相对气化室内的这部分燃料进行,而不再是直接对整个贮油罐内的全部燃料进行,这样液体燃料中各组分沸点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就大为减少,气化更均匀有效,燃烧的火焰前后保持稳定,用后几乎没有什么残液剩下。在罐内隔板(16)上安装着电源插座(2)、蓄电池(3)、无级调压开关(18)和气泵(4)。气压可在0.01-0.04MPa之间调节,流量可达1500L/H。通过调节压力大小,同一气化器装置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场合。例如压力为0.02MPa时,气化后的可燃混合气可替代石油液化气作为优质生活燃料,成本比石油液化气低40%,热值比石油液化气高1.5倍,且燃料无污染,无爆炸危险,灶具与液化气灶通用。当压力为0.04MPa时,气化的混合气可用于金属焊接、切割,成本是溶解乙炔气的10%,并可节约氧气40%左右,焊割具通用,并且火焰集中,焊割质量好,工作时无异味,更安全可靠。
当然,也可将气化室(9)置于贮油罐(15)内部,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室,底部则互相沟通。请参见图2。这样设计整体上更加紧凑,但其原理相类似,所以与前述气化室设置在贮油罐外的结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另外,在出气管道前端装有油气分离器,这样管道中就不会有冷凝油。出气管道上装有压力表,可读取压力大小。在出气管道上安装阻火器,以防回火,增加了安全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鉴明,未经赵鉴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68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棘轮扳手套筒卡制结构
- 下一篇:世界各地时间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