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药自身灌肠治疗器无效
申请号: | 98217232.X | 申请日: | 1998-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34885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17 |
发明(设计)人: | 徐仙;张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仙;张莉 |
主分类号: | A61M3/00 | 分类号: | A61M3/00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立宁 |
地址: | 750001 ***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自身 灌肠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讲是一种中医药内病外治的新型实用装置。
目前,中医药内病外治领域还无固定专用的同类技术装置,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不孕不育症独特秘方绝招》一书及甘肃中医学院学报90.7(3):12页-13页公布的中药保留灌肠与口服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生不孕症10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记载的方法是:用4号导尿管插入肛门内15cm,用注射器抽吸药液,从导尿管缓慢注入,嘱患者保留4小时以上或用注射器连接7号肛管推入中药煎剂。另外,盆腹腔炎症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口服汤剂,因为吸收率差,且不易达到病灶部位、副反应重,因此治疗效果不明显。目前,少数学者提出中药灌肠给药途径的治疗方法,但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a.方法简陋;b.药量不易掌握,需二次吸服;c.药液必须预先多层过滤,否则药渣易堵塞软管,中止治疗;d.推入压力不易控制;e.肛管顶端太粗和干燥,插入时有痛苦,并且插入的深度也不易掌握;f.需有专人配合操作;g.用后需用水反复冲洗注射器和导管,且不易保管,达不到无菌条件,易合并感染;h.多次用后,导管易变形嵌顿,使插入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准确的治疗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其目的的:中药自身灌肠治疗器,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器包括有贮药器4,贮药器4底部开口处设置有滤网6,并接有导管7,导管7另一端接有速度调节器8,速度调节器8另一端设置有肛管接口9,肛管10连接在肛管接口9上,肛管10顶端设置成平滑状,开有多个出药孔12;贮药器4上口固定于顶盖2上,贮药器4上还设置有容积刻度5;肛管10顶端为圆锥形;贮药器4呈袋状;顶盖2由聚氯乙烯制成板状,其上设置有挂环1,并开有加药孔3;肛管10顶端上设置有深度刻度11;肛管10顶端还罩有套帽13,套帽13内附着有凡士林14。
贮药器固定于顶盖上,顶盖制成板状,上设挂环,便于随意固定,其上开有加药孔,加药方便。贮药器上设置有容积刻度,使加药量一目了然。滤网的设置,直接过滤中药沉渣,不至堵塞导管;速度调节器的采用,可方便控制药液的流入速度,根据患者自身的感觉,可快可慢。肛管顶端呈平滑状,开有多个出药孔,且套帽内有凡士林,有润滑作用,因此插入时无痛苦感,且不会因肠内异物的而堵塞全部出药孔。肛管顶端上标有容积刻度,每次插入的深度固定,可由患者方便地自我控制与操作,并且由于自己可掌握操作,不影响自身的休息。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顶盖2为板状,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其上开有加药孔3,加药孔3可设置成漏斗型,方便加药。顶盖2上设置有挂环1,可方便地挂起贮药器4,贮药器4开口边沿固定在顶盖2上,贮药器4为袋状,其上有容积刻度5,挂环1挂起来后,贮药器4也绷紧,由于其上设置有容积刻度5,加药时可清楚查看药量。贮药器4底部开口处设置有滤网6,可过滤中药沉渣,开口处连接一导管7,导管7为软管,另一端通过速度调节器8及肛管接口9把过滤后的中药药液送入肛管10,速度调节器采用常见的阻塞流量型调节器,广泛采用在输液装置中,肛管10为长管状,肛管接口9可卡入其一端,并密封良好,另一端为圆锥形,并开有多个出药孔12,其上还标有深度刻度11,便于掌握肛管10插入的深度,肛管10顶端外部还套有套帽13,内有凡士林14,起保护和润滑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贮药器4、顶盖2、挂环1、导管7、速度调节器8、肛管10及相关部件都为一次性使用,外包装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密封,达到了无菌要求,成本低,使用完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仙;张莉,未经徐仙;张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72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