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壶海一体的壶具无效
申请号: | 98217711.9 | 申请日: | 199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3302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朝雄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壶海一体的壶具,尤指一种壶体内设有一体成型的茶壶与茶海的壶具。
茶道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二千多年,之所以广受大众喜受,乃在于其不但可以怡情养性,又可陶冶心灵有益身心健康,并且随着茶具发展日渐高级齐全,以及茶道推广日益普及,此一现象不但使饮茶蔚为一股风潮,连带使得茶道形成一项精细的艺术。而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统的茶道,讲究的是泡茶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以及茶汤的馨香甘醇程度,因此无论是茶具或是茶叶,甚至养壶效果等皆不可忽略,尤其茶壶在整个泡茶过程中扮演极重要角色,故在壶具结构的选择上,变得十分重要。
传统的茶壶为一中空器皿,在一侧形成壶嘴,另一侧形成一提把,而实际使用时是将茶叶置于其内并以热水冲泡,以产生香浓甘醇的茶汤,并依个人对茶的浓度、冲泡时间等喜好程度之不同,再将茶汤倒至茶海内后,供众人分杯饮用。
由上述传统壶具结构及其使用方式看来,似乎已颇能符合一般大众的习惯,但对于现代人对茶道的需求下,传统茶具仍具有使用上的不方便及未尽完善之处,兹逐一分析如后:
1、现有壶具在使用上,因茶壶内须以滚热开水注入壶体,使茶叶于壶体中浸渍、冲泡出茶汤,但因茶壶使用石头、陶瓷、玻璃等坚硬质脆的材质制造,故具有易受损及传热散热的特性,且由于一般人当茶泡好欲倒入茶海内时,将壶体架在茶海上,故容易因不小心碰撞造成茶壶的损坏,且使用上亦不方便,同时养壶效果不佳;若是针对使用安全、方便等需求而在茶壶材质上作改变,如市售的金属茶具,但其无法泡出浓厚且甘醇馨香的茶,以致于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故此实为现有茶具的一大弊端。
2、对于讲究茶道的品茗者而言,泡茶过程的每一步骤皆是必须的,但过于强调茶道,对只略具泡茶知识或泡茶生手来说,繁杂的步骤只会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再者,由于完整的一组茶具的零配件甚多,亦容易在使用时由于不熟悉而造成茶具的损坏,更何况,较多的茶具配件,在清洗上不仅较麻烦又费时费力。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壶海一体的壶具,藉由壶体内设的内胆及茶海结构的搭配使用,使养壶面积倍增,进而达到具有选择二种不同泡茶方式及风味茶汤的功效,以提升壶具的创意及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壶海一体的壶具,可简化泡茶过程,并得以增加茶具在使用上之实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壶海一体的壶具,可使泡茶过程中,因壶体内部茶汤的温差而产生循环水流,以冲泡出均匀的茶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不同型式的壶海一体的壶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壶海一体的壶具,它包括:一外壶,周缘设有呈对称的壶嘴及对称的提耳,壶体内部设有隔板形成对等的两容置空间,所述隔板上具有通孔,且其中一容置空间设有壶口供内胆置放,并设有壶盖,而另一容置空间内设有一内碗,其底部设有槽孔;一内胆,呈中空杯状体,上缘形成扩径部,侧壁及底面设有数个长条状的透缝;一壶盖,覆盖于所述外壶或内胆的开口处,表面设有数个珠钮蒂。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5A至5C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状态的连续动作示意图;
图6A、6B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胆与壶盖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二种不同壶体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壶海一体的壶具为一种将茶壶与茶海结合成一体的创新结构,其大体上包括一外壶1及一设于壶体内的内胆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朝雄,未经陈朝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77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路槽板
- 下一篇:电气导管螺纹接头扭力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