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草浆碱回收蒸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18083.7 | 申请日: | 1998-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34924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源 |
主分类号: | D21C11/04 | 分类号: | D21C11/04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长庚 |
地址: | 050071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草 回收 蒸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造纸机械设备,特别是一种造纸废液回收蒸发装置。
造纸工业碱回收是造纸厂重要的生产工序,它把蒸煮过程中产生的黑液经过提取、蒸发、燃烧、苛化、白泥回收等操作后,回收了黑液中的碱和热能,解决了造纸废液中的部分污染问题。
然而,草浆黑液碱回收工序中的黑液蒸发主要采取多效真空蒸发,在多效真空蒸发时,黑液在多效蒸发器的管道内流动,加热蒸气通过在管外加热管内的黑液进行蒸发,通过多效真空蒸发一般可将稀黑液浓缩至含50-55%的固形物。黑液在蒸发过程中,由于含有纤维、皂化物、钙、镁、铁、铝、硅的盐类杂质,这些杂质很容易沉淀在长期运行的、温度较高的蒸发器内壁上,形成管垢,这种管垢使蒸发器传热性能变差,生产效率大幅下降,直至停机,使生产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管壁结垢问题,目前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黑液预处理、改进工艺方法和设备、添加各种药剂等多种方法,以减少管垢的形成;另一方面,对形成的管垢采用化学、机械等各种方法进行清除,但是某些结垢,如硅垢十分竖硬,清除困难。以上这些措施都需要增加设备和投资,使生产成本增加。因此在黑液蒸发过程中,解决蒸发结垢问题是提高黑液蒸发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问题,业内技术人员一直在努力攻克这个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草浆碱回收蒸发装置,它能在黑液蒸发过程中大大减少或避免蒸发罐内器壁的结垢,从而为消除黑液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提供一个新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草浆碱回收蒸发装置,其基本构成为,它包括蒸发罐和过热蒸气源,所述蒸发罐是一个用于盛装黑液的容器,在蒸发罐的侧壁设有稀黑液入口,在其下方设有浓黑液排出口和过热蒸气入口,过热蒸气入口接通过热蒸气源,蒸发罐的顶部还设有饱和蒸气出口。
上述草浆碱回收蒸发装置,所述过热蒸气源是电厂尾气输出系统。
上述草浆碱回收蒸发装置,所述蒸发罐加设一个汽水分离器,蒸发罐的饱和蒸气出口接汽水分离器的进气口,汽水分离器的出水口接蒸发罐,整个装置经其过热蒸气入口和汽水分离器的出气口接入电厂尾气输出系统中。
上述草浆碱回收蒸发装置,所述过热蒸气源是一个闭路蒸气循环加热装置,该装置一端接通蒸发罐上方的饱和蒸气出口,另一端接通蒸发罐下方的过热蒸气入口,装置内设有将引出的饱和蒸气加热至过热蒸气温度的外加热热源。
上述草浆碱回收蒸发装置,所述闭路蒸气循环加热装置中增设文丘里管及循环泵,其中,文丘里管的收缩管一端接循环泵,扩散管一端接蒸发罐,喉管一端接闭路蒸气循环管道。
上述草浆碱回收蒸发装置,可作为多效真空蒸发装置的第一效设备。
采用上述装置后,过热蒸气通入黑液,利用过热蒸气与同压力下饱和蒸气的过热度将黑液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在此过程中避免了对器壁的直接加热,器壁温度不会高于罐内液体,因此黑液中的固形物不易在器壁上结垢,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结垢问题。蒸发使用的过热蒸气对压力没有特别要求,可使用电厂或自备电站的尾气,也可使用闭路蒸气循环加热装置,既节约了能源,又十分经济。本装置结构简单,无需很大投资,可利用原有设备进行改造。由于以上优点,本装置可很好地解决造纸工业中黑液处理过程中的难题,对减小环境污染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增设闭路蒸气加热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与多效真空蒸发器联合使用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1显示的是草浆碱回收蒸发装置的基本结构,它是由一个蒸发罐2作为反应主体。蒸发罐2内盛有需要蒸发浓缩的稀黑液,稀黑液由上道工序不断提供,从蒸发罐的侧壁稀黑液入口4流入,从蒸发罐下方的过热蒸气入口6通入过热蒸气,过热蒸气与罐内的稀黑液混合,放出热量,将黑液中的水分蒸发,产生大量的饱和蒸气,饱和蒸气从蒸发罐上方的饱和蒸气出口7排出,浓缩后的黑液从蒸发罐底部的浓黑液排出口5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源,未经陈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8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