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速热节煤炉无效
申请号: | 98218739.4 | 申请日: | 1998-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3494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泰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泰山 |
主分类号: | F24B9/00 | 分类号: | F24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7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速热节煤炉,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带有水套装置的,可供热水的采暖炉,属供热设备炉具。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民用采暖炉,一般由炉壁、炉膛、炉口和烟筒等组成,其中大部分为单层炉壁直接与空气接触,炉膛内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部分的热量供炉口烧水、作饭,另一部分的热量由单层炉壁传、散热,供家庭冬季取暖用,然而到了夏季却给人们带来了麻烦;另外一大部分热能被烟筒拔走,造成了空气的污染,热能的丢失,这类采暖炉已不能满足现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后的要求,现时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家庭中能有一个热效率高,受热面积大,既能采暖、做饭又能方便地提供热水的炉具,特别是烧煤用的炉具,人们都希望能朝着节能、省时、无污染,热效率高的方向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双层炉壁,内有水套,外有炉箱,受热面积大,热效率高,既能采暖、做饭又能提供热水的高效速热节煤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炉体(1)、炉盖(2)、炉箱(3)、炉体水套(4)、热水管圈(8)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炉箱(3)内固接有炉体(1),炉体(1)上设有炉盖(2),炉体(1)内壁设有炉体水套(4),炉体水套(4)通过速热上水管(7)与热水管圈(8)连接,炉体(1)的底部设有炉灰箱(11),炉灰箱(11)处插有灰抽屉(14),灰抽屉(14)的上方通过托炉蓖杆(9)设有炉蓖(10),炉体(1)的一侧设有与炉体水套(4)连接的进水管(15),炉体(1)的另一侧设有与炉体水套(4)连接的污水管(16),炉体(1)的后上部设有炉脖水套(17),炉脖水套(17)内设有增热板(18),炉脖水套(17)上固接有供水管(20)。
其特征是:速热下水管(5)的一端与炉体水套(4)连通,速热下水管(5)的另一端与速热管(6)的一端连接,速热管(6)的另一端与热水管圈(8)连通。
其特征是:灰抽屉(14)上部的炉体(1)上设有捣灰孔(12)和灰孔盖(13)。
其特征还在于:炉盖(2)的中央焊接有吊环(1 9)。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它炉壁内有水套和热水管圈,受热面大,热效率高、节约能源,既能采暖、做饭,又能方便地提供热水。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B-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D-D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盖,3、炉箱,4、炉体水套,5、速热下水管,6、速热管,7、速热上水管,8、热水管圈,9、托炉蓖杆,10、炉蓖,11、炉灰箱,12、捣灰孔,13、灰孔盖,14、灰抽屉,15、进水管,16、污水管,17、炉脖水套,18、增热板,19、吊环,20、供水管。
参见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它主要由炉体(1)、炉盖(2)、炉箱(3)、炉体水套(4)、热水管圈(8)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炉箱(3)内固接有炉体(1),炉体(1)上设有炉盖(2),炉盖(2)的中央焊接有吊环(19),炉体(1)内壁设有炉体水套(4),炉体水套(4)通过速热上水管(7)与热水管圈(8)连接,速热下水管(5)的一端与炉体水套(4)连通,速热下水管(5)的另一端与速热管(6)的一端连接,速热管(6)的另一端与热水管圈(8)连通。炉体(1)的一侧设有与炉体水套(4)连接的进水管(15),炉体(1)的另一侧设有与炉体水套(4)连接的污水管(16),进水管(15)和污水管(16)可对调使用,炉体(1)的后上部设有炉脖水套(17),炉脖水套(17)内设有增热板(18),炉脖水套(17)与炉体水套(4)连接,炉脖水套(17)上固接有供水管(20)。使用时,炉脖水套(17)的端头与烟道连通,炉体(1)的底部设有炉灰箱(11),炉灰箱(11)处插有灰抽屉(14),利用灰抽屉(14)可以方便的倒灰渣,灰抽屉(14)的上方通过托炉蓖杆(9)设有炉蓖(10),灰抽屉(14)上部的炉体(1)上设有捣灰孔(12)和灰孔盖(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泰山,未经李泰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87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变组合式多功能三轮摩托车
- 下一篇:气体燃料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