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机车进气脉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18943.5 | 申请日: | 199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32779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永;洪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永;洪国民 |
主分类号: | F02M27/04 | 分类号: | F02M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军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机 车进气 脉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控制汽机车引擎进气量的脉动装置,具有使燃油燃烧充分,进而达到净化排气效果,并伴有增加动力、降低油耗的功效。
由于工业化的进步,造成环境,尤其是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地球臭氧层的破洞。如何抑制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已是刻不容缓的课题了。汽、机车所排放的废气,一直被认为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来源。一般车辆会产生大量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燃油与空气的燃烧比不正常而导致燃烧不完全所致,而现有技术对于燃烧比的控制并不精确,通常仅能提供燃油喷入汽缸内的浓度,无法提供车辆于任何行车情况下正常的燃烧比,这是现有技术最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以一种脉动控制装置来控制空气进气比率,以提高燃烧效率,进而降低排放废气对空气的污染。该脉动控制装置主要由控制电路、脉动控制器及脉动管构成,借控制电路与脉动控制器控制空气量,使空气燃烧比正常,可使燃油燃烧充分,进而达到净化排气效果,并伴有增加动力、降低油耗的功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汽机车进气脉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控制电路1、脉动控制器2及脉动管3所构成,控制电路1根据车况控制脉动控制器2的线圈21激磁,脉动控制器2包括有一连接控制电路1的线圈21,该线圈21内插置有一铜管22;铜管22内相对于线圈21处设有一电磁铁23,铜管22内于电磁铁23上方设有一压缩弹簧24,压缩弹簧24则设一启闭杆25,前述脉动控制器组件封闭于一具中空容间的控制器壳体20内,该控制器壳体20上并具一空气出口26及一空气入口27,空气出口26连接脉动管3,空气入口27连接空气导管28,脉动管3一端连接控制器壳体20的空气出口26,另一端连接汽机车进气歧管。
下面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到的功效作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立剖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1-控制电路2-脉动控制器 20-控制器壳体 21-线圈 22-铜管23-电磁铁 24-压缩弹簧 25-启闭杆 26-空气出口27-空气入口 28-空气导管3-脉动管
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控制电路1、脉动控制器2及脉动管3所构成。其中,该控制电路1为根据车况控制脉动控制器2的线圈21激磁,以控制空气的进气量,该脉动控制器2包括有一连接控制电路1的线圈21,该线圈内插置有一铜管22,铜管22内相对于线圈21处设有一电磁铁23;铜管22内于电磁铁23上方设有一压缩弹簧24,压缩弹簧24则设一铁制启闭杆25。前述各组件封闭于一具有中空容间的控制器壳体20内,该控制器壳体20上并具有一空气出口26及空气入口27,空气出口26连接脉动管3,空气入口27连接一空气导管28,该脉动管3一端连接控制壳体空气出口26,另端连接汽车进气歧管(图中未示)。行车时,控制电路1会根据行车状况(如燃油的喷入量)控制线圈21的激磁,当将铁制启闭杆25向下吸,使空气出口26开启,新鲜空气即可由空气入口27被吸入,再顺空气出口26、脉动管3而由进气歧管供给空气,特别是控制电路1可根据车况控制该线圈21的激磁时间,进而控制空气进气量,使空气燃烧比正常,同时可使燃油燃烧充分,达到净化排气效果,并伴有增加动力;降低油耗的功效。而当控制电路1的控制线圈21不激磁时,即可借压缩弹簧24的弹力将启闭杆25回复原始封闭空气出口26状态。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使用功效,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士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揭示的内容所作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借控制电路与脉动控制器控制空气进气量,使空气燃烧比正常,使燃油燃烧充分,进而达到净化排气效果以减少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并伴有增加动力、降低油耗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永;洪国民,未经李德永;洪国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89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倾斜铰链
- 下一篇:改进的保龄球运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