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高位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98218957.5 | 申请日: | 199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3430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陶必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比仑工贸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26 | 分类号: | B60Q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侣云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高位 显示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信号灯具。
由于工业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内和城市间的交通日益繁忙,高速公路逐年增加,城市内部的交通已拥挤不堪,因此,机动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已层出不穷。机动车事故中追尾事故占了不小的比例,尤其在高速公路上是如此。特别在阴雨天或雾天或夜间尤为严重,其中原因之一是灯光偏低或亮度不够所致,造成后车不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现有技术中已经提供了一些高位显示的装置,如少数桥车的后挡风玻璃内或尾箱上部有简单的一排灯作高位转向或刹车指示,另外,还公开了专利号为94205551、名称为新型刹车灯,专利号为96212361、名称为汽车高位双级制动灯,上述专利已都有其特点,对防止尾追有一定效果,但其亮度不高,而且只有简单的转向、刹车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高亮度的汽车高位显示装置,除提供转向、刹车外,在正常行驶时向后车提供明显的“保持车距”的显示,防止意外事件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印刷电路板和显示屏,显示屏由发光二极管按点阵形式排列,发光二极管上套有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显示屏上有箭头表示的“左转”、“右转”,有“刹车”显示和“保持车距”显示,依次由开关电路控制,显示“保持车距”的开关电路受控于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并接于左、右转和刹车灯的开关上。
显示“保持车距”由一组或二组开关电路并联组成,二组开关电路各自控制“保持”或“车距”的显示。显示“保持”或“车距”的开关电路,由三极管、电阻和发光二极管组组成相同的开关电路,发光二极管组和电阻串联在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电源间,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接。
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左、右转向和刹车灯开关间可以是一组三个二极管或二组六个二极管分别连接到二个控制电路或二组二极管并联共同连接到一个或二个并联的控制电路三极管的基极上。
控制电路各自控制下述的开关电路,由一个控制电路控制一路或二路开关电路,或由二个控制电路并联共同控制一个或二个开关电路。控制电路是由三极管、电容、二个电阻组成相同的延时电路,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源,基极通过电容接至电源、通过电阻接地,作为输入端的基极和相应的二极管连接,集电极通过电阻接地,集电极和电阻间输出至显示“保持”或“车距”开关电路之三极管的基极。控制电路是由有机密封材料整体密封后安装并连接到线路板上。
显示“刹车”的开关电路由相同的二个开关电路并联而成。
显示“左转”、“右转”和“刹车”的开关电路由三板管、发光二极管组和二个电阻组成,发光二极管组和一个电阻串联接在和三极管的集电极间,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各自通过一电阻接至“左转”、“右转”或“刹车”灯的开关端X、Y、Z。
各组开关电路的发光二极管组每串联组由3-8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再根据每组使用总量进行并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亮度高;
2.本实用新型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有“保持车距”显示,使后车有足够的时间注意其变化,防止车辆突然停车时后车来不及反应而造成追尾事故。
本实用新型共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电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KD的电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的外观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转”显示的发光二极管点阵布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右转”显示的发光二极管点阵布置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刹车”显示的发光二极管点阵布置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保持车距”显示的发光二极管点阵布置图。
结合实施例说明附图: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印刷电路板和显示屏,显示屏由发光二极管按点阵形式排列,发光二极管上套有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显示屏上有箭头表示的“左转”、“右转”,有“刹车”显示和“保持车距”显示(如图4-7所示)。依次由B、C、D和E的开关电路控制(图1),显示“保持车距”的开关电路E受控于控制电路KD(图2),控制电路KD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并接于左、右转和刹车灯的开关上。
显示“保持车距”由开关电路E和F并联组成,各自控制“保持”或“车距”的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比仑工贸公司,未经北京市比仑工贸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89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尔夫球车的上带座改进结构
- 下一篇:加压式轮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