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健身鞋无效
申请号: | 98219124.3 | 申请日: | 1998-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23599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庆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庆生 |
主分类号: | A43B7/00 | 分类号: | A43B7/00;A43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健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健身鞋。
为叙述上的方便将鞋的鞋底部分,按其承重程度的不同,分为平行的七段,自前至后各段名称和其前后长度占鞋底的前后总长度的比例依次为:前端(12%)掌前(12%)前掌(16%)掌后(10%)腰挡(25%)后掌(13%)后端(12%)。现在公知的鞋类产品,大多是后端的平均高度高于前掌的平均高度,平底鞋也只是前掌的平均高度与后端的平均高度相同,多数平底鞋的后端还稍高于前掌,尚未见过前掌平均高度高于后端平均高度的鞋类产品,人穿着(承重)时也一样,也从未见过用鞋来矫正站姿、行姿,治疗和预防慢性腰痛和颈椎病的方案(现有鞋类不具有矫正站姿、行姿、治疗和预防慢性腰痛和颈椎病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矫正站姿、行姿,治疗和预防慢性腰痛和颈椎病的健身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健身鞋,其特征是鞋底的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1-75毫米。
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前掌段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平方厘米为计算单位);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后端段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平方厘米为计算单位)。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同时,鞋底的前掌或后端的承重高度还应从外至内逐渐降低,呈外高内低之势,使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1-30毫米,前掌和后端可以同时呈此态势,也可以单独呈此态势,本文所指的内外侧是:将鞋底的前掌或后端部分,均匀地分为左右两半,右脚的右侧为外侧左侧为内侧,左脚的左侧为外右侧为内;脚的拇指所在一侧为内侧,第五趾所在一侧为外侧。前掌的内侧的平均承重高度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前掌段的内侧部分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平方厘米为计算单位);前掌外侧的平均承重高度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前掌段的外侧部分的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在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1.5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高度的平均数(以平方厘米为计算单位);后端的内侧平均承重高度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后端段的内侧部分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平方厘米为计算单位);后端的外侧平均承重高度是指鞋在水平地面放置时,鞋底的后端段的外侧部分上表面(即穿着时与脚、袜或外加鞋垫的接触面,也是鞋的内部的底面)平均每平方厘米承受3公斤重量的状态下,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平均数(以平方厘米为计算单位)。
这种健身鞋的直接作用和目的,就是能够使穿着人在水平地面站立时,脚掌高于脚跟,脚的外侧高于内侧,将重力集中在脚的内后端。它的实现相当容易,如:制造鞋底(或大底时)时,将鞋底的前掌下方全部或局部加厚;也可以在鞋底的前掌下方部位,再外加一个掌,使前掌的平均承重高度高于后端的平均承重高度就可以了,实现前掌和后端的内外侧高度差方法也相同。本实用新型由于仅仅是对鞋底的几个部位的相对高度作调整,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难度,现有技术及生产条件完全可以实施。人在穿着时,脚的跖骨头所在区域位置就是鞋底前掌的区域位置,跟骨最下端所在区域位置就是鞋底后端区域位置。
人的某些疾病与不正常的身体姿势有着密切关系,甚至是主要原因,例如慢性腰痛和颈椎病就是如此,而鞋的鞋底作为人体站立和行走的承重物体,能够将各种姿势的特征记录、反映出来,其作用就象计算机的一个终端,能观察而且还具有可操作性,操作的机制是通过对鞋底的前后左右的相对高度的调整,实现对人体重心的调节,最终达到矫正姿势的目的,如果合理地加以控制、调节,就能逐渐使这种不正常的姿态得到调整,并养成正确的姿态以消除病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庆生,未经郑庆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9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游泳圈防晒装置
- 下一篇:具有调整高速网路微波传输集合信号功能的模块化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