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姿态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8219839.6 | 申请日: | 199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4543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瑛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瑛玮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姿态 自行车 | ||
可调姿态自行车属于交通工具。
现在自行车据用车人身材条件调定车座高度后,骑行过程中车座、车把、中轴相对位置固定,用车人无法调整姿态,该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上坡骑行过程中人体重心位置向后、向下移动,水平方向远离中轴,使踏动效果变差,并使人极易疲劳。2、下坡骑行过程中,人体重心向前、向上移动,使自行车的转向稳定性降低,并使后轮负载减小而导致后轮制动效果降低,这一点尤其对北方冬季路面存留冰雪的情况下影响极大,因为这种情况前轮制动极易滑倒,后轮制动效果差时,整车制动性能大为降低。3、长途骑行时,人体长时同保持一种姿态,部分肌肉群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极易疲劳。以普通二十六英寸自行车为例:上坡5°时,人体重心(拟为车座中心处)相对于前后车轮触地点中心处向后移动78mm,向下移动23mm,而下坡5°时,人体重心相对于前后车轮触地点中心处上移16.5mm,前移78mm。
本实用新型鉴于传统自行车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能在骑行过程中调整人体姿态以适应上下坡路和长途骑行减缓疲劳需要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车座底部通过轴连接于车座支撑梁上端,车座支撑梁下端通过轴连接于车架下梁上。车座支撑梁可绕轴沿上梁移动并由锁定机构固定。将传统的固定车座支撑梁支撑车座的结构改为活动车座支撑梁支撑车座。为了防止车座前俯后仰,可采用双车座支撑梁结构,前车座支撑梁上固定有锁定板,锁定板前端挂拉簧,拉簧另一端挂于上梁适当处。锁定板上方上梁相应处装有锁钩,通过连至车把上的拉线操纵任意提起或放下锁钩于选定位置锁住锁定板,实现不停车条件下调整车座位置以调整骑行姿态。这样,当骑行于上坡路段时,调整车座使其向前、上方移动后锁定,可以抵消因上坡而使车座向后向下移动的不利效应,取得上坡时所需的较大的踏动驱动效果,而当下坡骑行时,可调整车座使其向后向下方向移动抵消因下坡使车座向前、上方移动的不利影响,长途骑行时,一种姿态时间较长使人感觉疲劳,这时可调整车座位置以改变姿态,使身体上原来紧张程度较高的肌肉群得以放松和休息,以减缓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最大优点是:1、可调整姿态以适应上或下坡路及减缓疲劳的需要。2、可在行车过程中进行。3、车座方向保持调整前后不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附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调姿态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细节及工作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车轮、车把、链条、链轮、大拐、踏板与现有自行车相同。车架(10)能固定两根轴(8),上端能保证两车座支撑梁(3)在两分叉梁之同处自由移动两根车座支撑梁(3)下端通过轴(8)连接于下梁上,并可绕轴(8)转动上端通过轴(2)连接车座(1)。锁定机构由锁定板(6)和锁钩(4)组成,锁定板(6)装在车座支撑梁(3)上,锁钩(4)装在上梁的对应处,拉簧(7)一端挂锁定板(6)上,另端挂于上梁上,在车把上装有操作手柄(9)通过拉线(5)可抬起或放下锁钩(4)。
骑行过程中,操纵手柄(9)通过拉线(5)抬起锁钩(4),将身体重心移向踏板,车座支撑梁(3)在拉簧(7)的带动下绕轴(8)转动,带动车座(1)贴紧身体。此时可使身体继续前移,车座贴紧身体至更前位置后,操纵手柄(9)放下锁钩(4)锁住锁定板(6),车座固定于较前的位置,以适应上坡骑行或调整姿态需要。也可身体后移推动车座(1)向后、下方移动后,锁定系统,以适应下坡或调整姿态需要。由于采用双车座支撑梁(3)的结构,在调整姿态前后,车座(1)可基本保持水平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瑛玮,未经王瑛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98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