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渣排渣机无效
申请号: | 98220222.9 | 申请日: | 199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3256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崇亮;谭秀训;陈永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崇亮 |
主分类号: | F23J1/06 | 分类号: | F23J1/06 |
代理公司: | 山东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渣排渣机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冷渣排渣机,属于一种燃烧生成物或燃烧余渣的清除或处理设备。
循环流化床锅炉和沸腾炉均是以低热值为燃料的锅炉,因此产生的灰渣也特别多,而且灰渣的温度较高,一般在900度左右,将其直接作为垃圾遗弃不仅使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还会浪费其中所含的热能,因此直接将热渣送至灰渣厂地或直接用水浇灌热渣的方法并不可取。为此科研人员发明了冷渣排渣机。现有的冷渣排渣机有螺旋水冷式、风冷式、双层套筒螺旋滚动水冷式和转筒式几种。其中螺旋水冷式冷渣排渣机机械磨损严重,功率消耗大;风冷式冷渣排渣机冷却不均匀,还可能将灰渣的细小颗粒再次吹进炉膛;双层套筒螺旋滚动水冷式冷渣排渣机冷却面积小、需要套筒较长,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叶片磨损严重,安装困难;转筒式冷渣排渣机采用多个六棱的冷渣管输送灰渣,增大了冷却面积,但其各冷渣管固定为一体结构,一个冷渣管损坏后就要整体更换,因而使用成本较高,加工和安装也较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冷却面积大、排渣效果好、冷渣管易于加工、安装和更换的冷渣排渣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其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由电机带动的外筒及外筒内的冷渣管,外筒内腔由前后挡板分隔成配渣室、冷却室和集渣室,冷渣管位于冷却室内,前后挡板上分别安装有出、进水管,出、进水管和其外的轴套穿出外筒的前后端面与支架上、的轴承连接,内表面带有导板的至少两个圆筒状冷渣管其至少一端带有外突缘,螺钉穿过外突缘与挡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冷渣管的安装方式,将其以前与挡板的一体化形式改为分体形式,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从而在冷渣管损坏后易于维修和更换,并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易于加工和安装的优点。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圆筒状,其内还加装了导板,使本实用新型还有排渣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可在冷渣管的一端制有外突缘,其另一端与挡板之间装有填充物,使其安装更为简单。
为便于排出冷却室内的进入的气体,外筒倾斜放置,其出水管高于进水管,在冷却室的最高处安装有两端开口的排气管,排气管位于外筒的外缘与水管口之间。当外筒旋转时,冷却室内的气体聚集在其上端,当排气管位于最高位置时,气体进入排气管,并沿排气管到达出水管处,并由出水管排出。排出冷却室内的气体有利于保证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渣管内壁上的导板可由螺旋金属板制成,也可由方管或圆管构成,这时其方管或圆管的两端与进、出水管连通,这时灰渣的冷却面积更大,冷却效果更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A-A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冷渣管的截面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三冷渣管的截面视图;
其中,1-外筒,2-冷渣管,3-支架,4-前挡板,5-后挡板,6-清污口,7-前轴,8-后轴,9-传动轮,10-进水管,11-出水管,12-螺钉,13-进渣口,14-出渣口,15-配渣室,16-集渣室,17-轴承,18-前端盖,19-后端盖,20-填充物,21-压板,22-动力装置,23-导气管,24-导板,25-方管,26-圆管。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支架3、安装在支架3上的外筒1、外筒1内的冷渣管2。外筒1其前端高于其后端,即外筒1倾斜放置在支架3上,其两端带有前后端盖18、19,前端盖4的上部带有进渣口13,后端盖5的下部带有出渣口14。外筒1内安装有前、后挡板4、5,前端盖18与前挡板4之间形成配渣室15,后端盖19与后挡板5之间形成集渣室16。两挡板4、5之间形成冷却腔,冷却腔的最低处带有清污口6。两挡板4、5的中心轴即前后轴7、8上各有一水管,前、后轴7、8安装在支架3上的轴承17中,其中进水管10上带有与动力装置22配合的传动轮9。前后挡板4、5上在水管的周围各有四个位置对应的冷渣管安装孔,前端带有外突缘的冷渣管2安装在孔内,并通过穿过冷渣管2外缘的螺钉12与前挡板4连接,后挡板5与冷渣管2的后端之间带有填充物20。冷渣管2内带有导板。在实施例一中,导板为由金属板制成的螺旋导板24。在实施例二中,导板为方管25。在实施例三中,导板为圆管26。实施例二和三中导板的两端与外筒1内腔即冷却腔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崇亮,未经陈崇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02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良的轮圈盖嵌合结构
- 下一篇:一次性饮水杯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