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框架池式养蝎房无效
申请号: | 98220338.1 | 申请日: | 1998-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2718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07 |
发明(设计)人: | 盖文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盖文广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临沂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尚海 |
地址: | 273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框架 池式养蝎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饲养蝎子用养蝎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立体框架池式养蝎房。
蝎子在我国传统医药上的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现代医学对蝎子医用价值的认识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蝎子作为滋补食品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蝎子在医用和食用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仅靠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蝎子的人工饲养上,较早出现的方法有普通圈养法,即把种源投放在有砖瓦石块的房内地面上,因地面温度低,房内温度较难控制,养殖中的成活率及产仔率相当低。已经出现的巢格式养蝎房,虽然使蝎子的栖息环境有了改善,接近野生环境,但巢格式养蝎房,蝎窝距地面较高,孕蝎摔伤严重,而且觅食困难;巢格式养蝎房与地面相连,其温度难以提高,产仔次数与野生蝎基本相同,生长期也较长,产量较低。
蝎子作为变温动物,在野生状态下,一年要经过四个生活阶段。从惊蛰到清明为复苏期;从清明到白露为生长繁育期;从白露到霜降为营养贮存期;从立冬到惊蛰为冬眠期。在这四个阶段中,温湿度是决定它生存的主要条件。温湿度是否适宜,直接影响着蝎子的生长与繁殖,表现在进食量的大小、蜕变的快慢、孕蝎卵化的顺利与否、胚胎发育的快慢、仔蝎成活率的高低等。一般说来,43℃是蝎子生存的高温极限;38--42℃之间,如果湿度跟不上,会产生脱水,导致病态;28--38℃之间是各龄蝎最佳生长发育的温度;23--28℃之间,幼蝎生长缓慢,成蝎尚可; 17--23℃之间,各龄蝎活动量都减少,不进食或少进食;8--17℃之间,为半休眠状态;8℃以下为休眠状态。蝎子的栖息窝穴湿度大多在12%--16%之间,蝎子要根据天气的变化,调节在地下的栖息深度,以达到自身对湿度的要求。目前的养蝎房,较多的是模仿蝎子的野生环境,如巢格式池养法,养殖的周期较长,产量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蝎子生长习性对温湿度的要求,提供一种适于恒温养蝎用的养蝎房,使蝎子的生长发育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始终处于活动旺盛期,从而缩短蝎子的产出时间,提高养殖产量,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单纯的模仿野生环境、产量不高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养蝎房为立体框架式,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多个养殖池,底端的养殖池距地面有一定距离,上、下养殖池间留有间隔,养殖池四壁光滑、密封,以防蝎子逃出,养殖池内设有栖息瓦,栖息瓦为盘格状,中部设通孔,通孔四周设多个独立小室,各小室设有通向外部的出口,栖息瓦单个设置或多个摞起成垛状设置。
栖息瓦可为八边形状,中部为通孔,周向均匀八等份,每份沿径向设两个独立的小室,内、外小室间设有出口,外室设有向外的出口。
栖息瓦可为正方形状,中部为通孔,四个独立的小室依次首尾相连,各自设有向外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养蝎房适于恒温养蝎,恒温养殖蝎生长发育期比常温养殖缩短3--4倍,年胎产次数比常温养殖多1-2次,2年可达5次,胎产率提高20--30%,每一实用单位面积的产量比常温养殖增高7--8倍,1平方米的实用面积可养殖7千克以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栖息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栖息瓦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参照图1、2,图中1是支架,支架上设有多个养殖池2,养殖池大小为长80厘米、宽60厘米、高20厘米,底端的养殖池距地面10厘米,上、下养殖池间留有间隔15厘米,养殖池四壁光滑、密封,以防蝎子逃出,养殖池内设有栖息瓦3,栖息瓦撂成垛状,栖息瓦为正方形状,中部设通孔4,四个独立的小室5首尾相接,小室5设有向外的出口6。
实施例二,参照图1、3,图中1是支架,支架1上设有多个养殖池2,养殖池大小为长80厘米,宽60厘米,高20厘米,底端的养殖池距地面10厘米,上、下养殖池间留有间隔15厘米,养殖池四壁光滑、密封,以防蝎子逃出,养殖池内设有栖息瓦3,栖息瓦撂成垛状,栖息瓦为八边形状,中部设通孔4,周向均匀八等份,每份沿径向设两个独立的小室5,内、外小室间设有出口7,外室设有向外的出口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盖文广,未经盖文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03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