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烟气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98222732.9 | 申请日: | 199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34348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13 |
发明(设计)人: | 董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 |
代理公司: | 潍坊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孟祥仁 |
地址: | 26104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烟气 净化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的净化设备技术领域。
现有的用于燃煤烟气的净化除尘设备,大都结构复杂,成本高,有的只除尘不脱硫,难以达到环保要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陈尘设备设计》一书中介绍了一种用于湿法除尘的旋流板塔,但此设备具有结构复杂,传质效果差,气流阻力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除尘脱硫效果好的锅炉烟气净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具有一圆形的壳体,壳体上端带有与烟筒相连接的烟气出口,壳体的下部带有与锅炉排烟管道相连接的烟气入口,烟气入口位于圆筒形壳体的切向位置,使烟气进入壳体内形成旋流。烟气入口的下方即筒体的底部盛装有碱性的除尘脱硫液,液面上方的壳体上带有注入液体的进液口,壳体下端带有排污口。在壳体内中、上部装有至少两块横向的隔板,每块隔板的中心装有一连通上下气室的连接管,连接管的下端装有一旋风进气罩,连接管的上端装有一旋风排气罩,在最下部的旋风进气罩下面还连接有一根伸入除尘脱硫液内的浸液管。
上述旋风进气罩和旋风排气罩均是由上下两圆板和焊接在两圆板间的多个竖向叶片构成,叶片按与连接管径向成90°-130°角的方向等距离分布,形成沿圆周分布的多个斜向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并且旋风进气罩和旋风排气罩上的叶片分布方向是相反的,从而使进气和出气的旋流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会产生机械故障,使用可靠,气液传质效果好,脱硫率可达98%,而用液量特别少。
下面结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纵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在附图给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具有圆筒形的壳体2,壳体2上端为烟气出口1,可以连接烟筒。筒体的下部盛装有碱性的除尘脱硫液7,烟气入口5设置在液面上方,并且位于壳体的切向位置,使烟气进入后沿筒体可形成旋转气流。在壳体2上带有用于注入液体的进液口9和排除污物的排污口8。在壳体2内的中、上部焊有两块横向的隔板4、3,每块隔板4、3的中心焊有一根连通隔板上下气室的圆形连接管11、15,每根连接管11、15的下端均固定有一旋风进气罩10、14,上端均装有一旋风排气罩12、16。旋风进气罩10、14和旋风排气罩12、16均是由上、下两圆板和焊接在两圆板间的多个竖向叶片17构成,排气罩的下板和进气罩的上板中心均带有与连接管一致的圆孔,叶片17按与连接管径向成115°角方向等距离分布,叶片的内端与圆孔平齐,外端与上下板平齐,并且进气罩与排气罩上的叶片分布方向反向(见图2、图3)。在下部的旋风进气罩10的下面还连接有一根伸入液体内的浸液管6,在隔板3、4的上侧有设置在壳体上的出液口13,用以排掉气室内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腔中也可设置三块或更多的隔板,即设置三组或更多组的进、排气罩,以进一步提高除尘脱硫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锅炉烟气进入筒体内部形成旋流,并进入旋风进气罩边旋转边上升,由旋风排气罩排出后,旋转的烟气又进入下一级进、排气罩旋转上升。烟气的旋转上升使浸液管内液体受到牵引,沿管壁上升后在进排气罩及连接管内形成液膜,有效地进行气、液接触。排气罩将部分液体与烟气一起喷雾排出,进一步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从而具有良好的除尘脱硫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高等专科学校,未经潍坊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27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