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掌控式活用棘轮工具无效
申请号: | 98223942.4 | 申请日: | 199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3251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传福 |
主分类号: | B25B13/46 | 分类号: | B25B13/4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费开逵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掌控 活用 棘轮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手,特别是一种棘轮型的板手。
对于六角螺栓或螺母的锁卸操作,一般均以扳手或套筒等工具,利用其夹持结构对螺母形成稳定多面夹持,再配合长形握柄施力,即可完成螺栓(母)的锁卸操作。
无论该工具是属何种型式,其锁卸操作的施力上,需随螺栓(母)和工具关系角度的旋转改变而不断变换手势或重新夹持,导致操作不便,因而有业者开发出利用棘轮控制操作方向的「棘轮工具」,其在进行螺栓(母)的锁卸操作时,藉其可单向回转的特性,使其旋转适当角度后,可再空转回复原施力角度,以使其锁卸操作不再需要不断地变换手势和重新夹持,从而获得较便利的锁卸操作。上述棘轮工具因其结构通常均作固定式设计,且整体体积较大,导致其操作上容易受到作业空间及其本身结构型态限制,因而其适用性也受限制,为此,业者开发一种「手握式扳手」,如图1,主要是以一周缘形成有适当弧凹的扳手本体10供一转控体11套设,一上定位座12和一下定位座13夹置承设一双向套头14而构成棘轮控制装置,利用转控体11下缘延伸的拨片111伸入上、下定位座12、13间可改变对内部滑定块131的推抵状态,进而可决定双向套头14的制动方向,藉以可直接以扳手本体10连动转控体11而操控双向套头14进行手控式锁卸作业,或可在双向套头14上套接转接件15而配合扳手工具16进行扳转操作。
上述手握式扳手可视需要选择其操控模式,但仍有下列缺失:
(1)因棘轮操控装置固设在扳手本体内,并无法作适当分离,导致其无论在何种使用状态下均无法摆脱扳手本体所占的体积,反而容易造成作业空间的限制。
(2)因其转控体套设在扳手本体内,只在扳手体两侧镂设长弧孔供转控体显露,使其在进行转向切换时,只能由小面积的局部显露处拨控,显然较困难而不便。
(3)此种扳手强调扳手本体的造型适合手握,但实质上只是有较小体积可函盖在手掌范围,其本体周缘形成四个大弧凹部,在手握取时固可轻易抓握,但其每一手指却未能获得适当定位,导致在旋控施力时容易发生打滑现象,因时抓握稳定性也不足。
(4)为实现棘轮操控功能,扳手在结构上复杂化,不但增加制造及装配成本,实用性也未能获得相对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掌控式活用棘轮工具,它便利、实用,不受操控模式局限,选择不同操控模式而不会有其他操控件互相干扰,其形体则可使抓握更为稳固。
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工具本体的基体是一六角型体,并在其周缘预设有一道环槽,操控件由下缘凹设有一六角槽孔并在一侧设有弹簧钢珠,操控件六角槽孔可套置工具本体并以弹簧钢珠嵌卡定位,形成可分离式套组结构,并可将工具本体分离而直接配合提供扳转式操作的扳手工具。
操控件凹设的六角槽孔在上缘呈圆穿孔贯通状;操控件的周缘等间距形成多数个弧凹指槽,弧凹指槽和操控件上缘面呈极为顺畅的弧度,弧凹指槽的数目至少和手指数相符或更多。
本实用新型兼具掌控操作和搭配工具扳转操作,既方便又实用,且不受操控模式局限,使用者完全可视实际需要任意套组适当的操作控件以实施锁卸操作,其棘轮工具本体与操控件作可分离的套组式结合,在选择不同操控模式时,不致有其他操控件互相干扰,其形体设计的周缘多数个弧凹指槽,则可使每一手指均获得适当定位,以使抓握更稳定、顺手而不致滑脱。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传统手握式扳手轴测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掌控式活用棘轮工具轴测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掌控式活用棘轮工具轴测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掌控式活用棘轮工具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抓握时手掌和操控件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工具本体直接配合扳手工具使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传福,未经吴传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39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取暖用热管换热器
- 下一篇:多用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