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瓶状盛液容器盖塞无效
申请号: | 98224317.0 | 申请日: | 199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32961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21 |
发明(设计)人: | 郑佩鉴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佩鉴 |
主分类号: | B65D47/40 | 分类号: | B65D47/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肖剑南 |
地址: | 20006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瓶状盛液 容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盛液容器的附件,具体地是一种可直接倒出瓶状盛液容器内液体的盖塞。
瓶状盛液容器,例如各类瓶子,是多数家庭的常用物品之一,目前尤其普遍的是广泛地用瓶类容器来盛装各种食用液体,例如食油、酱油等等。虽然利用瓶子在保存这类食用液体时具有少污染等优点,但是在倒液后普遍碰到液体会沿瓶口外淌的问题,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也极不卫生。中国专利93225707.0公开了一种瓶状盛液容器盖嘴,它包括可与容器口缘紧配的盖嘴体座,其顶部一边向上突起有一端口弯曲的出液嘴管,在该嘴管的一边开有一进气孔,以供一盖嘴管插配,虽然该设计可方便地倾倒容器内液体,较好地解决液体在倾倒后沿盖嘴出液口外淌的问题,但是,由于该设计的盖嘴体座系凸出容器口外,在实际应用中造成运输、贮藏等的诸多不便,而且由于盖嘴体座与瓶口只是简单的压配关系,其密封性也较差。另外,盖嘴管端部的小孔,还不能有效地抑制液体外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瓶状盛液容器盖塞,它不仅可方便倾倒容器内液体并使在停止倾倒后液体不会外淌,而且在倾倒时,液体外泄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并且还具有方便携带、贮藏、以及容器口密封性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状盛液容器盖塞,包括盖塞本体、盖塞管体以及盖塞环体,其结构特征是:该盖塞本体上部形成与容器口相卡合的盖合体,其表面开有一孔,沿该孔周边向下形成一内环体,并以该内环体一侧边为公共切边形成一较长的外环体;该盖塞管体中间部分形成卡合在该外环体外表面的管体环座,其一侧形成向下延伸的通气管体,其端部开有一小孔,而另一侧形成向上凸起的出液管体,该盖合体表面圆孔的直径大于该出液管体外直径,以便当该出液管体伸出该圆孔时形成透气间隙;该盖塞环体系卡合在该外环体外,其中间外侧形成一圈凸缘。另外,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出液管体上端部管壁形成弯曲状结构;上述出液管体内直径小于或等于6毫米;上述出液管体垂直弯曲时其端缘弯口内径最上端部至该出液管体另一端口平面的距离不小于16毫米。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盖塞本体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盖塞管体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盖塞环体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实例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盖塞本体1、盖塞管体2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盖塞环体3。
本实用新型盖塞本体1系一体成型,如图2所示,其上半部形成与容器口相卡合的盖合体11,其上表面为平面,形状与容器口相配的,例如圆形,沿该圆平面周边向下延伸一定的长度,以便于与容器口缘卡合,另外,图2还显示,在盖合体11平面中央一侧开有一圆孔,沿该圆孔往下形成一内环体12,并且,以该内环体12一侧边为公共切边又形成一较长的外环体13,显然,当盖塞本体1的盖合体11与容器口相卡合后,其内外环体12、13则置于容器内部。
本实用新型盖塞管体2可一体成型,但也可组装而成,参阅图3,该盖塞管体2中间形成卡合在上述盖塞本体的外环体13上的管体环座21,其一侧形成向下延伸的通气管体23,其端部开有小孔24,而另一侧则形成向上凸起的出液管体22,当该管体环座21套合于外环体13时,该出液管体22则穿过内环体12及盖合体11表面圆孔而伸出盖塞本体1,而且从图1可知,在盖合体11表面圆孔与出液管体22之间留有透气间隙4,亦即盖合体11表面圆孔的直径应大于出液管体22的外径,这样,外界的空气可由该透气间隙4并通过通气管体23的端部小孔24进入容器内,以保证倒液顺畅。
参阅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盖塞环体3系为卡合在上述外环体13的圆环体,而且在其中间某处向外形成一圈凸缘31,如此在上述管体环座21上方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盖塞环体3后,藉此凸缘31可以较好地避免在倒液时液体沿容器口外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佩鉴,未经郑佩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43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